當前位置: 資訊> 長篇:吉峰農機的真實創業史
長篇:吉峰農機的真實創業史
什么樣的人才能做農村生意
5.因人成事
四川的農機行業人際圈子本來也不算太大,互相之間都很熟悉,“都是原來國有體系里那幫子人。所以你敢進這個公司,我們信你,那我們就也敢進去。”鄧永華說。他進入吉峰之后,他在各地的朋友進來了很多,而且他們的渠道也都進入了吉峰的體系。
鄭舸還記得第一次被王新明拉到吉峰農機時的情景。
他大學畢業后被分到阿壩州農機公司做財務工作。后來體制解體,他又在成都的一家搞外貿的企業里找到了一份工作。2003年,王新明找他在阿壩州的老領導聊天,說自己想找一名會計,對方推薦了鄭舸。盡管他當時已經停薪留職。
王新明開著新買的別克車找到鄭舸,兩人吃了頓飯。王告訴鄭舸,吉峰是一家銷售過億的企業,“我一聽不錯啊。”于是就答應到王新明的公司去看看。
“說實話,我一到那兒,心就涼了半截。那哪像個上億的公司啊?”他看到的就是吉峰在百仁村的老總部。鄭舸到公司不久就險些辭職,因為他每天從成都市里來城郊上班,坐公交要兩三個小時。“公司不是不想換地方,那時是真不賺錢。”鄭舸說。一直到2007年底,吉峰才從這里搬到現在的總部。早期的那些員工除了個別退休的,基本上都堅持到了上市。
“那時他家的醫藥產業一年掙幾百萬是很輕松的事情。但王總就是要拼命做大,就這樣忍著。后來為了這邊的事業,干脆退出來了。沒有一點感情,是做不出這個事情來的。”鄭舸兼任過財務總監。公司直到2005年都不怎么掙錢,到年底發獎金的時候,王新明就強行把高管的一半獎金折成股份。當時高管層對公司也不是那么有信心,很多人都簽字放棄。“我現在開玩笑總說,是我逼出來了幾十個千萬富翁。”
王新明告訴《創業家》,2003年和他一起給公司注資的28個自然人股東里每年都有人退出,“一直到2008年還有人退”。這些人都無法忍受一個毛利率只有不到4%的行業的折磨。
“做農村產業真的要有耐心,要有一種堅持的心態。”這句話王新明對《創業家》說了3次。
做農村生意,找對人比什么都重要。
“農機行業亂了好多年,已經成為了一個人才奇缺的行業。”王新明說,吉峰就是把人聚起來,大家一起來做事。
上世紀80年代,四川只有三個學農機專業的本科生。如今包括鄧永華在內的兩個在吉峰,還有一個在達州自己經營。王新明每年都會找他聊一次,說服他加盟吉峰農?機。
“后來有競爭對手講我們搞壟斷,其實他沒想明白,四川農機界的**流人才大部分都在這里面了,市場當然會向吉峰集中。”鄧永華說。
那些來自城市的投資人有一個共識:農業企業的管理團隊的素質要落后現代商業20年。
在王新明看來,彌補這個鴻溝的****途徑就是學習。1998年創業之后,王新明說自己感到讀中專學的東西已經遠遠不夠用了。2001年,他到四川大學讀了研究生。畢業后,他覺得對實戰操作意義不大,又到清華讀了一年總裁班。總裁班的課程太短,還是不過癮,又到電子科技大學讀了EMBA。
據說在創業稍具規模之后,王新明的高管們**怕在晚上11點之后接到他的電話。電話里,王會問對方在干什么,如果你說在讀書,那就相安無事,如果你說準備睡覺了,王就會像唐僧一樣嘮叨對方要抓緊學習,只有學習才能做好公司。
吉峰的培訓是全方位的,從王新明開始,高管、中層,一直到基層做售后的員工,每人每年都要接受層次不同的學習。曾衛東說自己上西南財大總裁班的時候,全班100多人,有13個是吉峰員工。“公司現在每年都要投放幾百萬的培訓費。”
為什么這么重視學習,因為吉峰農機90%以上的員工都是來自農村,包括王新明自己。“三伏天40度高溫,他在田里修機器一修幾個小時,城里人怎么受得了。我為什么用這么多農村來的員工,是因為他們對農村、對農民有感覺,只有有感覺才能有感情,只有有感情,才能做好服務。”
樂山吉峰的售后師傅王小平就是本地農民,高中學歷。王小平和用戶熟悉得就像一個村里的人。中國的農村社會還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熟人社會,當企業的員工能和有影響力的農民走在一起的時候,企業很可能就贏得了一大片市場。“你促銷員說100句,也不一定管用。但他的老鄉說一句你好,他就來買。”曾衛東說。
作為一個和農民打了十來年交道的老農機,曾衛東有兩條實用戰法。
第一,給農民服務的門店不能裝修太好。“這就和農民不愿意進城里的大酒店,但喜歡馬路邊的‘蒼蠅館兒’一個道理。太漂亮的地方,農民不愛進。”這也是吉峰把總部設在郫縣而不是成都市區的原?因。
第二,和鄉鎮干部打交道,不能太文縐縐的。“和他們在一起,你就得滿口臟字,講帶顏色的段子,喝酒要爽快。你把他們喝高興了,能幫上很多忙。但你文縐縐的,他們就會認為你在裝,不是自己人。”
服務農民也要有耐心。由于農民基本沒有必要的農機知識,所以很多問題都是他們使用不當造成的,你給他講不清道理,就要不計責任給他修。王小平說,他遇到過的**好笑的事情是,一個農民不開油門就啟動機器,怎么也打不著火,報修。他花了個把小時跑過去,開了一下油門就回來了。
如果你是城里人,請自問一下,你能從心里接受這樣的一個商業氣場嗎?如果不能,那你大概就不適合做農村生意。
6.尾聲
從遵義到延安
“根據全球流通行業的經驗來看,你只有掌握了20%左右的市場份額的時候才有能力說自己是一個龍頭企業。”王新明說。“做到100億的時候,吉峰才能在全國的產業鏈有點影響力。”鄭舸說。
第一次站在吉峰農機的總部門口,記者怔住了。從門外看進去,整個院子里一片建筑施工的場景,充斥著施工中切割鋼管和金屬碰撞的噪音。左手一棟興建了不到一半的樓房,一眼能看出規模不大;右手是一座被腳手架嚴實包圍的三層白樓,**普通的長方體造型,看起來正在加蓋一層。更深處,兩座大庫房臥在視野正中間,只是一側通透的金屬圍欄中露出了排列整齊、紅綠相間的農業機械。顯然,這不是我們想象中一家高成長上市公司的總?部。
對吉峰農機充滿好奇的還有它的競爭對手、上游供應商。排名第二的江蘇蘇欣農機連鎖的董事長蔣海芳帶了一隊高管來考察。福田雷沃的老總連個招呼也不打,一個人跑在廠區轉悠了半天。**后找到王新明,兩人談了足足兩個小時。
“如果說是長征,我們剛走到了遵義。”鄭舸這樣評價現在的吉峰農機。
2009年,吉峰全年銷售收入16億,而中國整個農機流通產業的總產值是2220億,吉峰只占到0.72%。而16億中,四川地區的收入又占到了81.4%。如果淡去上市后的明星光環,現在的吉峰也僅僅是一個四川的區域龍頭而已。
其實,走出四川一直以來都是王新明的夢想。截至2009年年末,公司已形成涵蓋四川、重慶、貴州、廣西、陜西、云南、廣東、福建、浙江9個地區共89家直營連鎖店、592家代理經銷商的梯級連鎖營銷網絡規模。
“坦率說,大部分省的網絡密度都不夠。我們當時叫插旗戰略,把旗子樹到別人家門口,讓人家知道吉峰是干什么的,然后再慢慢整合。”鄭舸說。
在上市超募近2億資金后,王新明的夢想有了加速實現的載體。通過資本運作,吉峰已經實現了對吉林、遼寧、寧夏、甘肅等幾個地區領先經銷商的整合,特別是進入中國農業機械化程度**高的東北市場,收購吉林金橋(52%)、遼寧匯豐(51%),這對吉峰農機可以說有劃時代的意義。同時,它們也開始進入四川工程機械的銷售市場。
但顯然,整合這些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企業家,遠比整合四川的同胞兄弟復雜得多。
吉林吉峰金橋農機公司的董事長劉波就明確告訴《創業家》,自己看重的是吉峰上市后的資金平臺,他希望利用這個平臺融資實現自己做農機有形大市場(一種類似汽車的4S店集群性質的業態)的理想。而這種業態吉峰從未在南方嘗試過。當《創業家》問他:“你覺得吉峰農機的服務理念比金橋更先進嗎?”,劉波的回答是:“我們有服務總監,這是他去和吉峰對接的事,不是我這個層面考慮的問題。”
“未來,吉峰農機可能會出現幾種連鎖手段、連鎖業態運用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市場上的情況。”
在上海復旦大學讀EMBA的鄭舸承認,“吉峰農機可能在未來五到十年,很多東西可能都不得不做出一些嘗試,這種嘗試可能有成功、有失敗。”
就像2000年前后的國美、蘇寧一樣,沒有多少人看好它們能走出自己的發家地。理由很多。比如,中國的補貼市場是以縣級農機局為中心的條塊分割格局,也因此形成了大量有權力背景的區域小龍頭。“人家和農機局關系好,日子過得好好的,干什么要被吉峰整合啊?”有業內人士對《創業家》發問。
“我們認為這些灰色的東西都經不住正規大商業的沖擊。吉峰農機不擔心這個。”王新明回應說。
還有傳言說,吉峰上市后,主流制造商曾經開過一個會,商量如何對付吉峰。另一個小道消息是,現在全球**大的農機制造企業約翰迪爾的中國公司每周例會都要研究吉峰農機。“制造商和渠道商之間的博弈永遠不會停止,這很正常。”王新明笑著回應。
“這說明我們的渠道價值還沒有完全顯現。我們后面會通過信息化等手段,讓他們理解我們的價值。”鄭舸說。
但鄭舸也承認,這么大的市場,未來吉峰一家肯定是做不完的。那么吉峰未來的對手會出在哪里呢?“也許會出現在那些有市場潛力,同時區域龍頭又很明顯的省里?吧。”
“也說不定會出來個央企呢。”鄭舸笑著補充了一句。
7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當天,吉峰農機的股票漲停。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