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江蘇省聯合收割機購置和應用情況的調研報告
江蘇省聯合收割機購置和應用情況的調研報告
農業機械化情況 2022年第9期
編者按:今年以來,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對本省聯合收割機購置和使用情況進行了全面梳理,并對116臺跨區作業聯合收割機開展了跟蹤調查。通過深入調研,基本掌握了江蘇省聯合收割機購置和應用的基本現狀,分析了存在不足,提出了工作建議。現予摘要刊登,供各地交流參考。
近年來,江蘇省積極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農民購買聯合收割機開展跨區機收作業,成為新時代的“麥客”,有力保障了糧食豐收,也增加了農民收入。近期,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對本省聯合收割機購置和使用情況進行了全面梳理,并對跨區作業的116臺聯合收割機開展了跟蹤調查。調研結果顯示,江蘇省聯合收割機購置和應用呈現機具數量多、效率高,機手駕齡長、技術好,作業面積大、損失小的特點,但也發現了一定不足,并提出了工作建議。
一、基本現狀
(一)機具數量多,政策支持力度大。據統計,江蘇省聯合收割機保有量為16.9萬臺,其中,稻麥聯合收割機15.75萬臺,玉米聯合收割機1.15萬臺,保有量總體充足。江蘇省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始終突出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聯合收割機列入第一批補貼品目,實行應補盡補。2021年以來,全省已補貼聯合收割機1.65萬臺,使用補貼資金4.96億元,占補貼資金總額的37%,平均每臺補貼額為3萬元。在績效評價中,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總體滿意度達80%以上。
(二)收獲面積大,穩產保供支撐強。2021年,江蘇省跨區作業聯合收割機約為3.85萬臺,省外跨區作業量約為1.9億畝,省內作業量7500萬畝,據此測算,江蘇省聯合收割機全年作業面積約2.65億畝。對116名參加跨區作業的機手進行跟蹤調查,平均駕齡在10年以上,最長的超過30年,最短的也在5年以上。同等情況下,熟練機手比不熟練機手的收割作業損失率低1個百分點以上。2021年,通過開展機收減損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江蘇省小麥、水稻平均損失率較往年下降近 1個百分點,挽回糧食損失超過6億斤。
(三)作業效率高,農民增收效果好。熟練機手在作業路徑規劃、割臺升降、滾筒調整、田頭拐彎等方面操作技能強,在小田塊或不規則田塊,或遇到倒伏等情況,優勢更為明顯,收割速度比不熟練機手快1/3。正常年份,小麥機收價格約為60元/畝,水稻、玉米價格約為70元/畝。按平均每天作業10小時、每小時收割5畝計算,一臺聯合收割機每天收入3000元以上、每年收入15萬元左右。2021年,因臺風、陰雨等天氣影響,部分地區糧食倒伏或田塊濕爛,收割難度加大,收割作業收費有所升高,最多的機手一年賺了40萬元,全年全省聯合收割機作業收入在160億元以上。
(四)輻射帶動強,協同發展空間廣。聯合收割機購置與應用帶動了本省農機工業發展,2021年,全省農機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170億元,利潤100億元以上。對機手的跟蹤調查表明,通過合理作業,每畝作業面積可節約0.6升柴油,有助于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通過組織機手積極參加機具檢審、嚴格操作規程,能夠強化農業安全生產,2021年全省聯合收割機收割作業零傷亡事故;通過實施農機綜合保險政策,農民購買保險享受財政給予的補貼,保障水平高達45萬元,一旦發生事故,能夠快速有效處置,提高防范能力。
二、存在不足
(一)國產聯合收割機質量水平有待提升。目前,在江蘇省銷售的國產聯合收割機質量性能與進口或合資品牌產品存在差距。據機手反映,國產聯合收割機一般作業1000小時以后,故障率會明顯增大,影響作業效率和質量。但國產聯合收割機價格占優,比如,久保田牌98馬力收割機售價18萬元,而國產114馬力收割機價格僅需11萬元左右。因此,較多農民選擇了價格較低的國產聯合收割機,但在當年作業完畢后、產品“三包”期滿前,再將國產聯合收割機出售。國產聯合收割機質量性能還有待提升。
(二)農機維修和農機手技能培訓有待進一步增強。對于參加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農機維修仍面臨一定問題。一是修理時間長。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遠離城市和鎮村,維修響應時間較長,按修理一天時間算,就意味著損失幾千元。二是修理費用高。聯合收割機零配件較貴,修理工時費用還沒有統一標準。三是售后服務能力不足。“三夏”農忙季節,農機售后服務人員普遍高負荷工作,且維修人員能力參差不齊,有的維修效果難以達到需要。此外,隨著聯合收割機向大型化、智能化發展,對機手操作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機手技能培訓還有提升空間。調查顯示,江蘇省聯合收割機機手參加過各類培訓的不到10%,有的僅參加廠家組織的簡易操作培訓,針對性不強。很多機手反映,提高操作技能,全靠平時摸索,老機手怎么帶,自己照樣子學。
(三)農機跨區服務和應急搶收能力有待提高。江蘇稻麥輪作,茬口時間緊,一般夏糧收獲一周左右,秋糧收獲兩周左右。按照當地農業生產條件,每臺聯合收割機保障500畝糧食種植面積較為適宜。據此測算,全省常年糧食種植面積7500萬畝,聯合收割機保有量為16.9萬臺,平均每臺保障450畝,理論上機械數量比較充足。但全省聯合收割機分布不均衡,北多南少,有的地方對跨區作業依賴過大,一旦遇到連續陰雨等極端天氣,聯合收割機調度就會遇到困難。
三、工作建議
(一)穩政策,增加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建議進一步強化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的持續性、穩定性,加大中央和地方資金投入,引導農民穩定預期,按需購機。
(二)提效能,建設快速有效的維修體系。堅持“政策引導、市場運營、合理布局、多元發展”的農機維修體系建設思路,綜合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資源,合理規劃布局大中小型農機維修點,鼓勵多種經營主體開辦農機維修業務,建設具有時代特色的農機維修服務網絡。
(三)強能力,開展農機實用性培訓。依托本省農機制造企業多的優勢,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農機生產企業開展以工代訓,定制化培養高技能農機手。省級制定培養規劃,選擇生產企業作為技能培養基地,簽訂培訓協議。生產企業負責制定具體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參訓人員可深入到車間或田間,實際參加生產作業。達到培養標準的,由財政按培訓人數撥付經費給培養企業。參訓人員個人自愿申請,脫產免費培訓。
(四)抗風險,做好應急機械儲備。在蘇南等經濟發達區域,針對聯合收割機保有量較少的情況,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購置一部分聯合收割機,提高收獲機械區域自給率,以備應急抗災搶收使用。同時加快省級以上農業農機大數據平臺建設步伐,統籌農機跨區作業和應急搶收機械調度,加大信息化技術、農機大數據應用,及時預判情況,盡快提升應急調度能力。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調研組供稿)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