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張桃林副部長在省級農機化管理干部高級研修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張桃林副部長在省級農機化管理干部高級研修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農業機械化情況2020年第24期
編者按:11月16—18日,農業農村部在京舉辦省級農機化管理干部高級研修班,張桃林副部長出席并作開班動員。研修班緊緊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研討“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研究部署加強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農機化管理業務知識培訓。現將張桃林副部長講話予以印發,供各地學習貫徹。
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張桃林副部長在省級農機化管理干部高級研修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2020年11月16日北京)
同志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于2020年10月29日勝利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了未來5年發展藍圖和2035年遠景目標。在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我國“十四五”期間到2035年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時代背景、重大意義,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新理念和新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發展。農業機械化戰線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謀劃好農業機械化“十四五”規劃,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質量發展,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動力和有力支持。“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推動“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時期農業機械化發展,關鍵在人才、靠隊伍,這次省級農機化管理干部高級研修班,是我們推進新時期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的“當頭炮”“先手棋”,要從管理干部入手,引領組織各有關方面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工作實際推進貫徹落實,謀劃推動新時期農業機械化工作高質量發展。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第一,“十四五”時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對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農業機械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重要支撐和重要標志。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發展,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及時明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指導方針、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推動農業機械化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2019年全國農機總動力超過10億千瓦,農機裝備總量達到2億臺套,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跨上70%臺階,三大主糧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我國農業生產已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進入了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明確了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大戰略任務。農業農村是編制“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在推進農業現代化方面、在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在支持鄉村建設方面,農業機械化戰線將肩負重要責任,面臨更高要求。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要按照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聯系農業機械化實際進行深入研討,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重點,更好地把重要途徑、重要支撐理解好、把握好。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沒有農業機械化的全程全面發展,就很難有農業生產全面的全鏈條的高質量發展,就難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例如,在丘陵山區,人力畜力作業的退出是一個必然趨勢,如果機械化不能及時跟進,勢必影響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因此,我們要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滿足億萬農民對機械化生產的需要為目標,加緊對標“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創新政策舉措,確保“十四五”時期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質量發展取得重要進展。
第二,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壯大人才隊伍力量。這些年來,特別是2004年《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公布實施以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農機裝備總量加快增長,農機裝備結構持續優化,農機作業水平跨越發展,農業機械化隊伍不斷壯大。2019年全國鄉村農機從業人員4677萬人,農機服務組織近20萬個;全國農機化管理、教育培訓、試驗鑒定、技術推廣和安全監理人員超過16萬人;省級及以上農機化科研機構、重點農機企業研發機構中科研人員約1.8萬人。這支隊伍在裝備研發、鑒定推廣、使用維修、管理服務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撐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成為農業農村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了積極貢獻。
進入“十四五”新發展階段之后,我們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農業機械化需求結構和發展環境都將發生深刻變化,但對照新階段發展要求,農業機械化本身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更加突出,農機化管理工作的領域、內容、方式都將深刻變化,對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對這些方面,我們一定要提高認識。從發展領域看,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從主要作物耕種收環節向植保、秸稈處理、烘干等全過程延伸,由糧食作物向棉油糖、果菜茶等經濟作物擴展,從種植業向養殖業、初加工業、設施農業等全面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加強適應、支撐和引領經濟作物生產、養殖加工機械化等方面人才的培養,推動農機化人才隊伍更新知識結構、提升專業技能,向跨領域、多元化、復合型轉變。從發展途徑看,以科技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為動力,以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為路徑,加快破解新階段農業機械化發展面臨的機具技術供給、農田農藝配套、管理政策創新等方面“供不足需、供不適需”的矛盾問題,要做到這些并確保行穩致遠,需要下更大力氣培育壯大新型人才隊伍,培植農機創新型企業、創客、創新團隊、領軍人才,推進農機“智庫”、“會展”、媒體等專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農機使用一線的“土專家”、新“麥客”、農機經營服務組織“帶頭人”等高素質農民。從管理方式看,農業機械化的管理對象由傳統農戶為主向新型經營主體擴展,越來越需要創新管理方式,增強管理的精準性、科學性、指導性。尤其是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管理事項下放,省市縣的調控空間將進一步增大,地方承擔了更多政策落地、項目落實的管理責任。同時,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加快推進,傳統的管理服務模式已難以適應發展要求,必須創新方式方法,更多地運用市場化、信息化手段,運用法治方式、典型模式和制度安排推動工作,由過去的爭資金、批項目、催進度,更多地轉向政策創設、標準制定、信息引導和事中事后監管上來。這些深刻變化,對農機化管理人員能力素質作風等提出了新挑戰,對加強農機化管理隊伍建設,實現管理服務的高質量高效率,提升公共服務的滿意度提出了新要求。特別是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后,各地農機化管理機構設置、工作體制機制和干部隊伍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迫切需要加強培訓,統一思想認識,轉變工作方式,強化專業本領,提升綜合素質。
面對“十四五”時期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農機化人才隊伍還存在人員總量不足、結構不優、能力素質有待提升、高端人才缺乏等突出問題亟待解決。從科研隊伍看,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開展的執法檢查結果,2019年全國28所高校院所招收農機裝備碩士生總數不足700人,農機專業研究生與本科生招生人數比僅為0.1%,預計到2025年中國農機化專業人才缺口將達44萬人。科研人才的不足,直接導致我國農機裝備生產制造水平不高,在貫通研發、制造、推廣、使用等環節的農業機械化產業鏈供應鏈上,出現了明顯短板。比如,糧食作物收獲機械的割臺設計整體上還不夠科學,一些大宗經濟作物整機還技不如人,大型機具變速箱、無級變速電控換擋、捆扎打結器等關鍵核心部件的制造技術仍受制于人,等等。從管理服務隊伍看,近年來農機化管理系統人員總量呈減少趨勢,技術服務領域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比例僅為53%。不少同志的業務知識結構存在明顯短板,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歷程、地位作用、前進方向等不是很了解,也不是很清楚。從實用人才隊伍看,鄉村農機從業人員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72%,農機操作人員中獲得農機職業技能鑒定證書的人員不到1.5%,農機合作社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農機服務經紀人等人才嚴重不足。部分農機手的駕駛技能不夠熟練、作業不夠規范,尤其是熟練操作高性能、大馬力、多功能復式等新型機具的人才更加短缺。在這一方面,如果高技能人才跟不上,再好的機具作業效能也不能充分發揮,特別在糧食收獲環節還容易造成損失,有關方面對此也十分關注。總的看,農機化人才隊伍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識老化、觀念老舊、方法老套等問題。對此,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采取有力舉措,加快補齊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短板。
第三,全方位推進“十四五”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十四五”規劃《建議》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求“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國務院2018年42號文件明確把“切實加強農機人才培養”列為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要求“健全新型農業工程人才培養體系”“注重農機實用型人才培養”。面向“十四五”,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基本原則,把“人才強機”作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大戰略,以有力支撐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為目標,以培養和使用兩個環節為著力點,創新機制,廣辟渠道,扎實推進新時期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提升服務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的能力,為開創新時期農業機械化發展新局面提供強大支撐。具體來講,要圍繞提升六種能力,全方位做好農機化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一要圍繞提升組織管理能力,開展各級農機化行政管理人員輪訓。立足于“十四五”時期農業現代化和鄉村建設要求,重點針對地方機構改革后農機化系統管理人員調整較大的實際情況,加快選拔、補充農機化專業人員,組織編印培訓教材,創新培訓方式,逐級開展農機化管理干部業務能力培訓,爭取用2年時間完成各級農機化行政管理人員輪訓,示范帶動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
二要圍繞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進農機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針對農機裝備研發制造短板弱項以及“卡脖子”難題,提升農業機械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引導、推動和支持高等院校加強農業工程學科建設,積極設置相關專業,擴大招生規模特別是碩士生、博士生規模,加快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農機化科研人才。支持農機科研院所通過國際項目合作、境外人才培訓交流等方式,引進國外高層次農機人才。引導相關高校面向農業機械化、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支持優勢農機企業與學校共建共享工程創新基地、實踐基地、實訓基地,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依托重大農機化科研項目、重點學科和科研基地,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在這些方面,要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針對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出現的技術短板、機具短缺以及立地條件等,集聚科研院所、農機企業等多方力量資源,更有針對性地推動開展農機科研工作。積極發揮協會、學會在信息交流、教育培訓中的作用,探索建設農機化智庫。廣開門路,加強與科技、教育部門以及高校院所、企業的交流合作,建設多學科、多領域的專家隊伍。
三要圍繞提升公益服務能力,加強農機鑒定推廣人才隊伍建設。從加快先進適用農機具的推廣應用出發,大力開展農機化技術推廣、試驗鑒定系統的干部和技術人員培訓和再教育,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完善選拔、培養方式,充分發揮農科大學生定向培養等渠道作用,面向基層選拔、培養高層次技術推廣服務人員。注重在實踐中培養鍛煉人才,組織開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強化政風行風和職業道德建設,培養骨干人才,建設素質過硬、作風扎實、結構合理、充滿活力、開拓創新的農機公益服務人才隊伍。
四要圍繞提升執法監管能力,打造分工合理執行有力的農機管理執法隊伍。堅持人民之上、生命至上,全面強化農機安全生產保障水平。要積極參與和支持農業綜合執法改革,配合牽頭部門按要求加快完成機構重設、體系重塑及人員配備等工作,選配懂農機、懂法規、敢擔當、愿服務的復合型人才充實到農機安全生產監管崗位。要針對監管執法人員加強法律法規、農機技術和監理業務教育培訓,夯實專業本領基礎,加強紀律作風建設,推進政務公開,規范業務行為,弘揚職業道德正能量。要著力穩定鄉村兼職安全監理員或協管員隊伍,加強業務培訓,提升能力素質,筑牢農機安全生產監管“**后一公里”防線。
五要圍繞提升作業服務能力,建設規模宏大的農機實用人才隊伍。“十四五”要在加快農機社會化服務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要大力發展農機化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加強農機職業技能開發,擴展職業種類,加快技能培訓鑒定,大規模培養農機生產、作業操作、維修保養、“數字化”技術運用等技能服務型人才。堅持不唯身份、不唯學歷、唯其土、唯其專的導向,組織遴選和培養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建立名錄管理機制,從鼓勵支持和引導開展農機具研發創新、承接農機化技術推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等項目、參與農機化發展規劃計劃和重大項目決策咨詢等方面加大培養力度,在培養中使用,在使用中培養。大力發展多元合作培養,開發培訓資源,通過購買服務、項目支持等方式,支持農機企業、合作社開展農機技能服務型人才培養。鼓勵科企合作,在農機服務組織的試驗基地上聯合打造實訓平臺,提升培養效果。特別要站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高度,緊盯糧食機械收獲減損環節,大力開展農機標準化作業、規范化操作技能培訓。加大對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帶頭人和返鄉農機從業人員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既懂生產又善管理的新型農機職業經理人和實用人才,打造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發展的生力軍。
六要圍繞提升宣傳引導能力,壯大講好農機化故事的群體。要加強農機化領域的宣傳隊伍建設,強化責任擔當,大力培養行業性、專業型新聞宣傳人才,不斷地提升采編人員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要創新工作方法,支持發展新媒體,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報刊等方式擴大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及時發現、總結、宣傳和推廣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積極營造推動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人才是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原動力和第一資源。只有堅持人才優先,大力開發人才這個第一資源,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實用人才隊伍,才能為促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提供有力保障。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胸懷“兩個大局”,迎難而上,開拓進取,調動一切積極和有利因素,切實加強對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的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創新培養機制,廣辟培養渠道,豐富培養手段,在發展中培養好、使用好各類人才,加快建設服務鄉村振興的高素質農機化隊伍,為落實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大戰略部署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