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江蘇強化農機安全專項整治 護航疫情防控春耕備耕
江蘇強化農機安全專項整治 護航疫情防控春耕備耕
安全生產既是底線、紅線,更是生命線。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春耕備耕進入關鍵時期,江蘇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近日召開的省委常委會、省安委會全體成員會、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農村防控組視頻調度會精神,堅持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努力把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低。
鎮江市副市長曹麗虹專題調研糧食烘干機安全生產。2月18日上午,曹麗虹副市長帶領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和有關安全專家赴丹陽市珥陵鎮新莊農機綜合服務作業合作社、陵口鎮云峰農機專業合作社調研糧食烘干設備的安全生產工作。
新莊農機綜合服務作業合作社2013年購置烘干機4臺,云峰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用烘干機36臺,于2014--2016年購置,是當地**大的烘干企業。目前這兩家合作社均不同程度存在烘干設備使用年限長等問題。
曹麗虹一行詳細了解了烘干設備的使用時間、使用頻率、保養保修和運行狀況、運行質量等相關情況,對烘干設備因沒有使用壽命規定和強制報廢制度,在“三包”期之外使用中如何進行安全性能認定等問題作了探討。曹麗虹指出,對烘干設備存在的風險隱患,除了企業自身要加強管理、規范制度、做好排除風險的企業主體責任外,相關部門要出謀劃策、挑好擔子,舉一反三找生產廠家商量對策,從專家角度提出相關建議,齊心協力為解決這一共性問題找到好方法,提供鎮江智慧。
南通市農業農村部門堅持農機安全生產與疫情防控兩手抓、兩不誤。農機服務組織、農機大戶積極保養植保機械,確保農機具在疫情防控、春耕備耕中“拉得出、用得好”。據統計,自疫情防控以來,全市參與消毒劑噴灑、農村生活垃圾清運、道路設卡管控等作業的機具共達12809臺次,噴灑藥劑近萬公斤。海安、通州、如東等地指導農機服務組織,利用農用植保機械義務對村莊道路、垃圾堆放點、防疫卡站、畜禽屠宰場等進行消毒滅源,展現了農機人的責任擔當。
積極開展春耕備耕。把疫情防控作為機具保養維修的有利時機,切實做好春耕備耕的機具準備,確保農機具安全投入生產。按照“不聚集、少交流”的原則,制定年度檢審計劃,開展“一對一”檢審服務,有序開展農機年度檢審工作。以“不斷保”為出發點,與農機保險承辦機構主動對接,實行不間斷保險服務。印發《農村消毒液噴施技術及設備使用建議》、《春季主要農業機械技術狀態檢查與維護要點》等宣傳培訓資料。持續開展農機隱患排查整治,召開變型拖拉機“清零”推進、任務進度點評等會議,對設施農機具和田間春管機具安全作業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全市農機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揚州市農業農村部門扎實推進農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落實。2月18日,在省安全生產督導座談會上,市農業農村部門重點匯報了農機安全監管“柳堡模式”和農機安全4個主要風險隱患、治理現狀以及下一步治理計劃。按照市專治辦要求,制定農機專項整治任務清單,按照“五可”(可定義、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要求將市級方案任務條目化、清單化、具體化,為精準實施整治、壓緊壓實責任打好基礎。印發《關于做好農機行業復產復工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升工作的通知》,高郵市、江都區等已派出4個指導協調組對當地農機行業企業進行2次政策宣講。結合疫情防控、春耕備耕工作,深入開展農機隱患排查治理,邗江區、廣陵區組織對產地糧食烘干中心進行安全檢查。
淮安市農業農村部門著力加強春耕備耕期間農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宣傳教育工作。強化媒體宣傳營造輿論氛圍。通過網絡、廣播、報紙、重點利用電視滾動字幕等媒體,大力宣傳農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普及農機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操作知識,提醒機手依法依規使用農業機械,努力擴大農機安全專項整治的宣傳面。
面向基層開展整治警示教育。通過“平安農機通”平臺,向變型拖拉機、拖拉機運輸機組駕駛人發送農機安全告知書和農機安全操作規程,增強農機手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同時,向參與防疫防控的農機合作社、農機手發送無人植保機作業安全注意事項,提醒他們加強自身安全防護,重視安全作業。
加強信息報送強化宣教實效。建立信息報送制度,春耕備耕期間各縣(區)每周至少向市農業農村局農機專項整治辦公室報送一條信息,反映農機安全專項整治進展情況,宣傳專項整治行動經驗做法,不斷提高農機安全專項整治的實效性。
各地積極推動農機保險保費補貼惠農政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轉發《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穩定重要“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的政策意見》(蘇肺炎防控辦〔2020〕37號),明確省級財政農機保險保費補貼,蘇南、蘇中、蘇北分別提高至40%、50%、70%。各市農業農村局認真貫徹文件精神,積極落實惠農政策。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等市農業農村局主動與財政部門、保險經辦機構協調,爭取市、縣(市、區)配套上調農機保險保費補貼比例。常州市明確在疫情防控期間,原農業經營主體承擔的部分保費由所轄市、區財政承擔。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