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發布(全文)
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發布(全文)
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0年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
農發〔2020〕1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環境,做好2020年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緊扣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重點任務,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突出保供給、保增收、保小康,著力穩定糧食生產,抓好生豬穩產保供,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穩步推進農村改革,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毫不松懈、持續加力,發揮好“三農”壓艙石作用,為確保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一、千方百計穩定糧食生豬生產,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1.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確保2020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落實好稻谷小麥**低收購價等政策,推進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鞏固結構調整成果,提升優勢產區玉米產能,保持玉米面積基本穩定。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支持推廣大豆高產品種、玉米和大豆間作新農藝措施應用。創新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積極發展優質專用稻谷小麥。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落實,研究建立分省監測預警制度。
2.全力推進生豬穩產保供。深入實施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督促落實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細化各地區生豬出欄量和自給率承諾目標,確保春節和“兩會”期間肉品市場供應,確保年底生豬生產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水平。推動落實好環評、用地、信貸等各項扶持政策,加快清理超范圍劃定的限養禁養區,及時監測生豬補欄增養情況。支持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強對中小養殖場戶幫帶和技術服務。加快優化豬肉供應鏈,引導屠宰加工向養殖集中區轉移,促進“運豬”向“運肉”轉變。推動生豬扶持政策拓展覆蓋畜牧業,支持禽類、牛羊生產。
3.統籌抓好棉油糖奶生產。完善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創新內地棉花扶持政策。在長江流域和黃淮海地區擴大大豆及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面積。支持推廣糖料蔗脫毒種苗和機收作業等良種良法。實施奶業提質增效行動,提升改造中小牧場,鼓勵有條件的奶農發展乳制品加工。加強優質飼草生產基地建設,以北方農牧交錯帶為重點擴大糧改飼面積達到1500萬畝。
4.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全面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依法核發養殖證,保持可養水域面積總體穩定。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創建,重點發展池塘工程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穩步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和大水面生態漁業,鼓勵發展碳匯漁業,支持深遠海養殖業發展。規范有序發展遠洋漁業。
5.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構建縣鄉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格,強化“雙隨機”和“三前”環節抽樣,加大禁限用藥物查處力度,加強農獸藥用藥安全培訓。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建立生產者自我質量控制、開具合格證和質量安全承諾制度。開展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推進部省農產品追溯體系互聯互通。制修訂1000項質量安全標準,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和管理。推動出臺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指導意見。開展國家農業品牌營銷行動,加強農業品牌規范化管理。
6.科學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加強干旱洪澇等災害監測預警,及早做好技術和物資準備。嚴防嚴控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制定分區防控預案,推廣全程專業化統防統治模式。嚴格落實非洲豬瘟疫情監測排查報告、全產業鏈監管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等防控措施,繼續開展分區防控試點,及時兌現強制撲殺補助,整合力量加快疫苗研發攻關。統籌抓好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防控。做好漁業安全生產、防汛防臺風工作。
7.促進農業對外合作。實施優勢農產品貿易促進行動,建立農業對外貿易會商及信息發布制度。推進農業對外合作園區建設,制定支持農業走出去企業加快發展政策措施。進一步放寬農業領域外資準入。完善中俄、中非等農業合作機制。加大亞非拉等國家農業人才培訓力度,實施農業國際人才培養行動。
二、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8.不折不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鞏固產業扶貧成果,防止已脫貧人口返貧和邊緣人口致貧。深入落實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整改要求,進一步推動資金項目人才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指導貧困地區將扶貧資金更多用于產業扶貧,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產業扶貧項目,防范產業扶貧風險,提升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培育貧困地區新型經營主體和脫貧帶頭人,完善聯貧帶貧減貧機制。建立產銷對接長效機制,推動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和電商平臺與貧困地區形成穩定產銷關系,積極推進消費扶貧。繼續在貧困縣實施農技推廣特聘計劃,加強產業發展指導員隊伍建設,提高產業技術專家幫扶成效。扎實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研究制定2020年后產業幫扶政策舉措。
9.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引導龍頭企業建設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推動加工產能向農產品主產區和重要物流節點布局。支持各地聚焦優勢特色主導品種,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培育一批產值超百億元的區域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認定第四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第十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加強馬鈴薯主食產業推進工作。建設休閑農業重點縣,推介一批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
10.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產業強鎮。印發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意見,梯次開展省、市、縣產業園建設。創建和認定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引導各地加強政策創新,推動資金、人才、技術等現代要素向園區集中。建設一批主導產業突出、產村融合發展、宜業宜居的農業產業強鎮。落實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措施,研究制定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意見。推動制定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并加強統計核算。
11.促進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完善家庭農場名錄管理制度,把符合條件的種養大戶、專業大戶納入家庭農場范圍。深入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扎實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試點。開展示范家庭農場和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評定。打造一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與小農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建立基地共建、資源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
12.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扶持政策,支持面向小農戶、大宗農作物和產糧大縣開展生產托管服務,完成面積15億畝次。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等方式,培育一批農業科技服務企業、服務型農民合作社,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搭建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平臺,促進服務資源整合。加強服務標準、服務合同管理,推介一批典型模式。
13.推進農村創新創業。繼續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引導各地建設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和孵化實訓基地,推動將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農民工納入一次性創業補貼范圍,吸引社會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興業。支持舉辦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研究出臺促進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
三、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提高農業生態保護和資源利用水平
14.大力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全面完成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設施建設,對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開展評估,確保達到95%以上。擴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范圍,將具備條件的非畜牧大縣逐步納入。健全畜禽糞污處理利用標準體系,鼓勵發展收貯運社會化服務組織,探索糞肥運輸、施用引導激勵政策。
15.深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繼續保持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推進測土配方施肥農企合作,實現配方肥下地。結合糞肥利用,推進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選擇300個糧棉油生產大縣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試點。實施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行動,再建設100個綠色防控示范縣。積極穩妥淘汰高毒高風險農藥,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
16.推進耕地質量提升。繼續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以東北玉米主產區為重點,啟動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整縣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播種等關鍵技術,面積達到4000萬畝。穩步推進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面積穩定在3000萬畝。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健全產地環境質量監測網,在輕中度污染耕地推廣安全利用技術,對重度污染耕地實施種植結構調整,全年治理面積5000萬畝。建立全國秸稈資源臺賬,建設一批全域全量利用重點縣。在華北、西北等旱作區建立220個高標準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區。推進標準地膜普及使用,建設100個地膜回收利用示范縣。
17.強化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常年禁捕,做好漁民退捕工作。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推動沿海省份全面開展限額捕撈試點,完成減船減產目標任務,規范有序發展海洋牧場。推動漁港漁船管理改革,加強漁港經濟區建設。持續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和“絕戶網”。
18.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撐體系建設。在82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試點縣,集中連片開展綠色種養技術應用試驗,探索建立綠色農業技術、標準、產業、經營、政策、數字等體系,建設一批農業綠色發展長期固定觀測試驗站,總結不同生態類型、不同作物品種的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模式。
四、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改善物質技術裝備條件
19.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完成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和20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任務。建設旱作梯田,加快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田間配套工程建設。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清查,建設農田管理大數據平臺,加快推進統一上圖入庫。修編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分區域、分類型制定建設標準。持續開展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推動建立健全高標準農田設施管護機制。
20.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以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鮮活農產品主產區為重點,通過以獎代補、貸款貼息、落實優惠電價等措施,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建設一批田頭倉儲保鮮、分揀包裝、產后初加工等設施,提升農產品產地商品化處理能力。結合“菜籃子”工程,支持在大中城市建設一批農產品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打造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提升肉奶、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供應能力。
21.推進全程全面農業機械化。完善優化農機購置補貼,加大對畜禽水產養殖、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和丘陵山區貧困地區機械設備補貼力度。加快建設農機具庫棚及烘干機塔,遴選推廣生豬生產機具裝備,建設飼草料加工、飼喂、環境控制、糞污處理等設施。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達到500個。當年深松整地作業1.4億畝以上。研究制定畜牧業、設施栽培機械化發展的指導意見。
22.加快提升種業創新能力。開展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支持地方品種資源保護利用。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快國家農業種質資源庫(圃、場、區)建設,落實制種大縣獎勵政策,提升優勢制種基地建設水平,扶持創新型種業企業發展。推進重要糧食作物和畜禽水產良種聯合攻關,強化植物新品種保護。推動編制南繁硅谷建設規劃,加快南繁育種基地和配套服務區建設。
23.強化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在生物種業、智慧農業等重點領域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種業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加強國家農業科創中心和創新聯盟建設,擴大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特色優勢農產品覆蓋范圍,打造一批科技引領示范縣、示范村鎮。建設100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廣重大引領性技術和主推技術。加快推動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建設。建設一批國家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
24.開展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實施數字農業農村規劃,整合資源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和數字農業創新中心,開展數字農業試點,加快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集成應用。深入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強農業農村經濟運行分析,健全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監測預警制度。
五、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提升鄉村建設和治理水平
25.扎實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戶廁改造重點推進一類縣、兼顧二類縣,組織實施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政策。制定完善相關產品標準和技術規范,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選擇農村改廁技術模式,加強高寒干旱地區關鍵技術模式試點試驗,切實做好廁所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以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縣推進工程。統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以“干干凈凈迎小康”為主題,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鞏固提升“三清一改”成果。指導地方建立完善問題投訴反饋和發現整改機制。
26.推動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配合有關部門推進農村飲水安全、村內道路、信息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健全運行管護機制。促進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推動補強農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薄弱環節。基本完成縣域村莊分類,推動具備條件的村莊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
27.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貫徹落實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推動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扎實開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抓好示范村鎮創建??偨Y推廣各地鄉風文明建設經驗,推進移風易俗。探索建立區域性農業文化遺產名錄,組織申報第六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廣泛開展農民體育健康活動,推動下基層進農家。
28.組織好中國農民豐收節。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繼續下沉縣鄉村,深化實化節慶內容,支持培育一批地方精品節慶活動,推動成風化俗。舉辦豐收節產業扶貧產銷對接專場,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組織鄉村振興國際交流活動,講好鄉村振興中國故事。加強農業豐收歷史文化保護和傳承。
六、抓好重點改革任務落實,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29.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落實中央關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意見,組織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研究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推動地方制定延包的具體辦法。規范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指導地方建立健全工商企業租賃農地的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防范制度,推進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能力建設。
30.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有序開展集體成員身份確認、集體資產折股量化、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等工作,建設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平臺。繼續扶持2萬個村開展壯大集體經濟試點示范。集成推廣農村改革試驗試點成果,推動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制度。
31.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制定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指導各地規范宅基地審批管理,強化監督。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擴大范圍、豐富內容,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路徑辦法。開展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利用現狀調查,積極穩妥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資源,推動實施農村閑置宅基地復墾試點。
32.持續推進農墾改革。提升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質量,著力打造一批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推進農墾主導優勢產業發展,加強農墾公共品牌建設。開展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第三方評估,妥善解決遺留問題。
七、強化支撐保障,提升“三農”工作效能
33.強化農業農村法治建設。推動《鄉村振興促進法》《糧食安全保障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立法進程,加快制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動物防疫、漁業及生豬屠宰管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新品種保護等法律法規和配套規章,研究出臺重要農業科研基礎設施保護意見。督促和指導地方加快整合農業行政執法隊伍,建立健全省市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體系。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推進執法統一著裝,強化執法裝備建設,落實執法經費保障制度,推進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入開展涉農法律法規普及宣傳教育活動。
34.加快建設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著力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突出產業導向開展分層分類培訓。實施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計劃,創建100所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推動農民培訓和學歷教育貫通培養。加強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輪訓。推動出臺加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完善農業農村人才發現、培養、評價、激勵機制。
35.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落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意見,研究制定本輪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到期后的政策,推進漁業油價補貼政策改革。推動出臺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進一步提高用于農業農村比例的意見,納入地方政府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范圍。推動地方政府在一般債券支出中安排一定規模用于鄉村振興項目建設,擴大專項債發行規模支持鄉村振興。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進一步做大農業信貸擔保業務規模。推動制定溫室大棚、養殖圈舍、土地經營權等抵押融資的具體辦法。做好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推動制定出臺普惠金融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性文件。
36.加強農業農村基層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基層獸醫隊伍建設,落實防疫人員和經費保障,組織實施生豬大縣萬名動物防疫專員特聘計劃。加強縣鄉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打造一支與深化農村改革要求相適應的工作隊伍。提升基層農技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充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宅基地和集體資產管理等工作力量,鄉鎮綜合設站的做到專人專崗專責,分別設站的保證人員配備,確保事有人干、責有人擔。
37.謀劃好“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完成“十三五”農業農村相關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形成對“十三五”有關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計劃行動落實。加強“十四五”農業農村重大問題研究,高質量編制農業農村現代化及相關行業專項規劃,加強“三農”領域項目庫建設,謀劃論證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推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研究建立農業農村現代化監測體系。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樹立大局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創新工作舉措,加強輿論引導,不斷提升“三農”工作效能,堅決穩住農業農村發展好勢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游客發布于2020-02-16 18:17??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