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力爭用3-5年推動海南50%左右的蔗地實現全程機械化
力爭用3-5年推動海南50%左右的蔗地實現全程機械化
甘蔗糖業是我省西北部貧困地區至關重要的、尚難替代的傳統產業,甘蔗種植涉及到數十萬農民的福祉。為實現產業精準扶貧、產業興旺、農民增收和社會穩定,助力區鄉村小康社會建設,省糖業協會、省甘蔗學會經過認真研究,就當前我省甘蔗生產問題,向全省甘蔗糖業界及各有關方面提出進一步振興我省的甘蔗糖業意見。
專家介紹,當前全國制糖企業在連年虧損的情形下,甘蔗收購價每噸下調30元,即使如此,我省的甘蔗收購價仍然明顯高于毗鄰省區,甘蔗的年均收益也仍然高于不少作物。
專家認為,甘蔗價格的下調肯定是暫時性的,隨著國內外食糖市場的回暖必定很快重新上調。
當前我省正值蔗糖榨季,甘蔗種植旺季也即將到來。我省應該根據自己的甘蔗生產計劃,全力動員、支持蔗農群眾搞好甘蔗種植。關鍵是要保證甘蔗種植的高質量,以確保甘蔗的高產量。種就一定要種好,否則就不要種。如果種植甘蔗像種植水果、香蕉那樣,甘蔗產量必將大幅度提高,甘蔗也就成了高效農業。屆時不與政府倡導的新興農業項目爭耕地、爭投資、爭勞力的甘蔗產業,在不適宜地區要適調減面積,而在適宜地區則要努力增加面積。同時,要盡可能地利用撂荒的山坡地、輪作地、五邊地來種植甘蔗,要積極引進外地資金、技術與勞力來發展甘蔗。鼓勵、協助有實力的生產者整合土地資源,建設上規模的、集中連片的甘蔗生產基地;推廣甘蔗生產良種良苗良法,提高甘蔗單產和含糖量;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降低甘蔗種植成本;研究推廣適合本省實際的蔗田間套種技術,研發甘蔗綜合利用產品,提高甘蔗產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專家強調,當前,我省的甘蔗生產正面臨著勞動力嚴重匱乏甚至屢屢出現請不到砍蔗工的窘境。突破甘蔗生產勞動力成本過高尤其是砍收費用過高這個“瓶頸”,是推進糖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至關重要的環節。實現“耕、種、管、收”的全程機械化,是甘蔗生產實現降本增效的關鍵措施。近年來,我省甘蔗生產中的機耕和下種乃至田間管理方面的機械化作業都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一些制糖企業所引進的甘蔗收獲機械化作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我們邁出的步伐還太小、太慢,不適應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形勢。
專家建議,第一,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本廠蔗區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推廣、普及的方案,并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第二,近期應大規模地引進省外甘蔗機械來瓊作業,并組織甘蔗生產大戶和農機人員參觀學習,以此帶動本蔗區的甘蔗機收工作;第三,積極扶持培育本省的甘蔗農機服務組織,引導幫助他們用足、用好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政策,購置先進適用的甘蔗生產機械;第四,本著先急后緩的原則,優先推廣應用甘蔗砍收和裝載機械;第五,普及適宜機械化耕作的農機農藝技術,除了做好蔗地的連片整合、平整和布局規劃外,甘蔗品種的選擇(尤其是株型應是比較直立的)、種植規格的安排等方面必須與之匹配,以促進農機農藝融合;第六,對制糖設備工藝進行必要的改造,以便于機收甘蔗順利進槽等。建議每家制糖企業都要立即開展機種、機管、機收甘蔗的試點工作,通過示范、培訓,力爭用3-5年的時間推動全省50%左右的蔗地實現全程機械化。
據悉,海南西北部土地較為平緩,且冬春季干旱少雨,是我國**有條件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的蔗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中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在海南蔗區切實加強適宜機收甘蔗品種的研發,快速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的試驗示范,引進、改造適宜的農業機械,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并以此來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甘蔗種植業,推動甘蔗生產走向規模化、產業化經營。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