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全國果菜茶機械化多點開花
全國果菜茶機械化多點開花
近日,全國果菜茶生產機械化現場推進會在湖北宜昌舉行,這是農業農村部第一次召開推進果菜茶生產機械化的工作會議,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在農業各領域對機械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在廣大農民對農機裝備的依賴越來越明顯的背景下,機械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農民生產意愿和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加快推進果菜茶生產機械化,提升果菜茶生產機械化水平,已經成為果菜茶穩生產、提效率、降成本、增效益的迫切需要和現實選擇。此次推進會上,湖北、上海、江蘇、安徽、山東、陜西6省市做了典型發言,向與會者分享了在推進果菜茶生產機械化方面的重點做法及經驗總結。
湖北省聚焦丘陵山區發展經濟作物
近年來,湖北省農機局聚焦丘陵山區,堅持以糧為主、糧經并舉,補齊發展短板,以購機補貼政策為抓手,大力推廣果菜茶生產機械裝備,以現場活動為載體,加快推廣果菜茶生產機械化技術,以示范項目為依托,著力提升果菜茶生產機械化水平,全省果菜茶生產機械化水平取得明顯提升。
茶葉生產機械化迅速普及。目前,在湖北省的標準化茶園,茶園耕整、修剪、植保等環節主要依靠機械化作業,運輸、茶葉殺青、揉捻、成型、干燥、包裝方面也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作業,部分茶產區機修剪率達到了90%以上,機采摘率達到了50%以上。截至2017年底,全省茶葉機械擁有量達23萬臺,其中,茶葉修剪機9.2萬臺,茶葉采摘機3.8萬臺,茶葉加工機械9.9萬臺(套),茶葉生產機械化技術正在加快普及。
蔬菜生產機械化發展迅猛。當前,湖北省蔬菜生產機械化耕整水平在85%以上。部分地區開始探索蔬菜機械化播種和機械化移栽,武漢、鐘祥等地大力推廣白蘿卜、甘藍等機械化播種技術和生菜等葉菜機械化移栽技術。如武漢市等蔬菜生產基礎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已開始探索蔬菜機械化收獲技術。
總體上來看,湖北省果園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綜合機械化率為35%左右,其中,機械中耕、機械植保、機械修剪水平較高,機械施肥和機械轉運率較低。但近年來,該省在果園生產機械化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將果園適用的微耕機、果園植保機等納入補貼,今年繼續將山地果園軌道運輸機列入新產品補貼試點。據統計,目前全省擁有林果業機械9.89萬臺,其中挖坑機1753臺,果樹修剪機8.1萬臺,果蔬加工機械1.25萬臺(套)。
湖北省農機局表示,下一階段,在蔬菜方面,將重點聚焦蘿卜類、甘藍類和葉菜類蔬菜,探索完善和推廣蔬菜機械化精量播種和機械化移栽技術。在果樹方面,重點關注柑橘生產機械化,圍繞機械中耕、機械植保等關鍵生產環節,實施重點突破。在茶葉方面,加快推廣綠色機械化技術,引導茶農使用電力等以清潔能源為動力的茶葉修剪采摘機械。
上海市聚焦難點合力攻堅
為保障上海綠葉蔬菜有效供給,上海以綠葉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為目標,強化政策引導,聚焦難點,合力攻堅,典型示范,蔬菜生產機械化水平有了較大提升。
上海農機辦創新制度,完善政策,與財政部門共同研究制定蔬菜機械專項補貼政策,把成熟、適用、先進的“耕種收”環節的新型蔬菜機械逐批納入專項補貼目錄,綠葉菜生產獎補資金向機械化傾斜,僅去年一年就利用獎補資金購置蔬菜機械273臺套,有力提升了蔬菜機械裝備水平。同進,市區兩級每年分別組織開展2次蔬菜機械化生產操作實訓,提高機手的技能水平。經過強有力的政策引領,菜農“購機、用機”的熱情不斷提高,各類蔬菜機械裝備逐步配套。
目前,上海農機辦在9個涉農區已完成17家蔬菜生產合作社機械化生產示范點分布,在鞏固第一批蔬菜機械化生產示范點引領效應的基礎上,正在有序布局,推進第二批共17家合作社進行蔬菜機械化生產示范點創建。農機辦為每個示范點配備技術指導員,指導合作社機械生產規范化,及時解決示范點在機械化生產方面碰到的各類問題。在示范點帶動下,各區蔬菜生產合作社購買機械、使用機械意識進一步增強。
在蔬菜生產所需機具方面,上海農機辦采取引進與技術攻關相結合,從而形成技術集成的方式。分別從國內外引進一批蔬菜生產機械,涵蓋旋耕機、耙地機、平地機、作畦機、播種機、移栽機、收割機等各環節蔬菜機械,在不同區域開展試驗研究和示范應用。另外,針對薄弱環節,通過“產、學、研、推”各部門合力攻關,比如,歷時4年研發的電動葉菜收割機屬于全國首臺,并已進入產業化生產階段。在基本解決機具供應的同時,同步推進農藝技術,在不同的區域開展試驗研究和示范應用,有力地促進了農機農藝有機的融合,形成了青菜、雞毛菜、莧菜、茼蒿、杭白菜、廣東菜心、菠菜、結球生菜、甘藍等綠葉蔬菜機械化生產關鍵環節集成技術并加以推廣,深受大家歡迎。
江蘇省聚焦精準、智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江蘇省以實施農機“兩大工程”為抓手,依托設施農業園區和示范基地,加大力度推廣普及一批成熟通用的機具,引進配套一批專用定制的裝備,研究開發一批急需緊缺的產品,不斷提升果菜茶農業機械化水平,取得了明顯成效。2017年,全省新推廣各類果菜茶農業機械近6萬臺套,投入使用的果菜茶機械裝備超過50萬臺套。根據農業農村部新的評價指標體系測算,該省林果業(果茶桑)機械化水平達52%。
在政策方面,今年,江蘇省把“啟動實施高效設施農業“機器換人”工程和綠色環保農機裝備與技術示范應用工程”列入《省政府2018年度十大主要任務百項重點工作》,江蘇省農機局印發了《江蘇省設施農業“機器換人”工程實施方案(2017-2020年)》和《江蘇省綠色環保農機裝備與技術示范應用工程實施方案(2017-2020年)》,在全省啟動實施農機“兩大工程”,為推動果菜茶機械化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并提出了發展重點、實施專項行動,確保到2020年全省新建省、市、縣設施果菜茶機械化生產示范園區(基地)200個,設施農業機械化(設施蔬菜)水平達50%,設施林果業機械化水平達56%。
據了解,2017年江蘇省財政安排450萬元在江寧、太倉、海門、高郵、泗陽等5個縣(市、區)試點開展設施農業“機器換人”和綠色環保農機裝備與技術示范應用,重點在設施蔬菜、林果、茶葉、花卉等方面示范應用了關鍵環節機械化裝備與技術。今年投入農機“三新”工程安排研發項目959萬元用于果菜茶等設施農業生產機械化技術與裝備研發、示范和集成推廣,農機兩大工程項目資金4500萬元用于蔬菜、林果茶等生產機械化技術與裝備推廣應用,以競爭性立項形式明確20個左右項目實施縣。《2018-2020年江蘇省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辦法》也對補貼機具品目進行了調整優化,加大了對“一項行動兩大工程”所需機具供給,注重綠色機具、高端產品、智能裝備,逐步解決精準化、智能化機具供給不足問題,在全省56個購置補貼機具品目中,蔬菜收獲機、自走式升降作業機(平臺)、電動自走式噴桿噴霧機3個品目為試點產品品目。
目標有了,政策給足了,江蘇省農機局通過農機化技術集成推廣和農機農藝互惠融合技術的示范研究,形成一批主要農作物、主要品種標準化、規模化裝備技術體系和技術規范,編印了《設施蔬菜、林果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作業技術規范匯編》,研究提出了12個蔬菜、林果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作業技術規范,為實施農機“兩大工程”提供技術支撐。
安徽省聚焦茶業機藝融合
安徽省以茶園管理、茶葉初加工機械化為主,大力推進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發展,果菜茶生產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目前全省共有茶葉修剪機8.6萬臺,茶葉采摘機8704臺,茶葉加工機械25.7萬余臺;林果業機械3.8萬余臺,果樹修剪機2477臺,果蔬加工機械2453臺;連棟溫室1.8萬畝,日光溫室9.3萬畝,塑料大棚69萬畝;農產品保鮮儲藏設備4108臺。
2013年底,《安徽省山區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指導意見》出臺,規劃實施了包括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在內的四大工程,并選擇10個縣開展山區特色農機化試驗示范,大力推廣茶葉、山核桃、板栗、毛竹、高山蔬菜等種植、管理、采收和初加工機械化技術。今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優做大做強茶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的意見》要求“大力推廣茶園整地、茶樹修剪、病蟲防治、大宗茶機采等關鍵環節的實用機具及配套技術,提升茶葉生產機械化水平,努力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茶園的產量和效益”。
在農機購置補貼方面,安徽省較早地把茶葉生產加工機械、設施農業裝備、農產品保鮮冷庫等納入補貼范圍,今年省級財政安排340萬元,在12個縣開展設施農業裝備與技術示范項目,并在5個縣開展山區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全面開展以果菜茶為代表的設施農業和山區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技術示范。
為促進果菜茶機械化裝備研發,安徽省農委組織供需雙方對接,積極促進校企合作,先后研發了茶葉紅外線生產流水線、自動化連續理條機、自動化揉捻機組、懸臂自走式采茶機、竹槽鍋理條機等一批智能化新產品投入批量生產,推向市場。目前安慶、宣城、黃山等地形成了茶機生產企業集聚發展的態勢,殺青、萎凋、揉捻、理條,烘干、提香等產品配套齊全,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為增強果菜茶機械化服務能力,農委建立了農機農藝融合工作機制,各地在開展果菜茶生產機械化工作中,通過建立聯席會議等制度,加強農機、農技、植保、土肥以及農業科研等部門聯系和溝通,統籌協調解決果菜茶生產機械化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發揮專家的作用,研究提出適宜當地的茶葉生產路線、技術模式,制定科學合理、相互適應的農藝標準和機械作業規范,為推行茶葉標準化生產奠定基礎。據了解,目前宣城市建立了10個茶葉機械化生產試驗示范基地,安慶市茶葉初加工已基本實現機械化,名優茶加工機械化率達97%以上,茶園修剪機械化率100%,夏秋茶的生產從采摘到加工制作全部實現機械化。
山東省聚焦蔥姜蒜抓裝備研發
為有效破解蔥姜蒜發展的瓶頸,山東省農機局以農機裝備研發為突破口,大力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發展,有力促進了蔥姜蒜生產發展,大幅度提高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從2015年開始,山東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機裝備研發創新計劃,共立項255項,其中涉及蔥姜蒜的22項,占總數的8.6%,補貼財政資金2880萬元,占總資金量的9.6%,項目組建了大蒜、大蔥農機裝備與技術研發核心團隊,進行裝備創新研發。通過項目支持,一批新型適用的蔥姜蒜生產機械應運而生,山東華龍的大蔥缽盤育秧機、大苗移栽機,山東瑪麗亞的大蒜正芽播種機、聯合收獲機及產后加工機械,及多種型號的生姜收獲機等機型推向市場。尤其是大蒜播種機,基本解決了困擾農機人多年的大蒜單粒取種、鱗芽朝上、直立播種的難題。據了解,近三年全省補貼蔥姜蒜機械2000多臺套,補貼資金量150萬元,今年山東省農機局又將大蒜正芽播種機械列入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范圍,按銷售價格的30%進行補貼。目前,依托農機和農業專業合作社,在全省蔥姜蒜特色產區建立了35個試驗基地,大力開展試驗示范。通過試驗驗證,促進了蔥姜蒜的種、管、收全程機械化技術裝備與農藝措施的整合優化、集成創新,逐步解決農機與農藝技術適用性不強的問題,帶動了地方優勢農業產業的發展。近兩年,山東省農機局和各地農機部門相繼舉辦大蒜生產全程機械化現場觀摩會、培訓班近百場,吸引農機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民機手等近兩萬人次觀摩,激發了農民群眾主動購置裝備、應用技術的熱情。
通過研發創新驅動與農機農藝融合,山東省的蔥姜蒜生產成本明顯降低,帶動了科研能力的提升,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大蔥全程機械化畝節省工日6個、降低生產成本800元,大蒜全程機械化畝節省工日14個、降低生產成本1400元,生姜收獲機械化畝節省工日3個、降低生產成本300元。在此過程中形成了一批科研團隊,以青島農業大學和山東農業大學為主,聯合省農科院、省農機院、省農機推廣站、有關生產企業,分別形成了根莖類生產機械化和大蒜生產機械化科研團隊。對蔥姜蒜關鍵環節生產技術與裝備進行試驗和研發,獲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快速應用到生產中。一些主要的生產環節取得了突破,蔥姜蒜機械化生產從挖掘收獲開始進行試驗示范和推廣,逐步向聯合收獲、栽植、育苗等環節發展,形成全程機械化。目前該省主要大蔥品種標準化育苗、自動移栽,大蒜正芽播種、聯合收獲等主要環節已取得突破。
陜西省主攻短板提升能力
陜西全省水果種植面積1920萬畝,其中蘋果1100萬畝、獼猴桃103萬畝;蔬菜750萬畝;茶葉260萬畝。近年來,該省以全面提升農機化水平為主線,堅持農機農藝融合,聚焦薄弱,主攻短板,走出了一條適合該省果菜茶特色產業機械化發展之路,推動了全省機械化水平提升。
為了提高果菜茶生產機械化水平,陜西省從2003年開始,依托優勢特色產業示范項目、全程機械化模式創建項目和果菜茶專項資金,開展果菜茶產業關鍵環節先進機械化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突破制約瓶頸,提升了機械化水平。果業生產方面,通過建立示范區,開展技術試驗示范推廣,圍繞矮砧密植栽培技術,開展全程機械化配套,引進推廣了果樹育苗、果園生產、果品加工貯藏等機械設備,實現了百萬畝矮砧密植栽培技術從育苗、嫁接、栽植,果園生產管理到果品加工冷藏全程機械化。圍繞千萬畝喬化矮化果園,積極推廣耕作、除草、開溝、施肥、修剪、植保等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技術,開展蘋果疏花、疏果、剪枝、摘果開展作業平臺示范,全省果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0%以上。蔬菜生產方面,先后引進研發推廣了自動化蔬菜精播育苗、蔬菜移栽、節水灌溉、氣肥增施、高效植保、電動卷簾、冷藏保鮮機械化技術,引進示范了甘藍收獲、紅蘿卜收獲等機械設備,提升了蔬菜生產機械化水平。茶葉生產方面,示范推廣了茶葉耕整、植保、修剪、采摘、加工、包裝、貯藏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提升了茶葉生產機械化水平,加工機械化水平達到96%以上,全省名優茶、精品茶和高檔茶比例從過去的30%提高到現在的55%以上。
據了解,為了提升果菜茶裝備能力,陜西省通過對蘋果、獼猴桃、蔬菜、茶葉等優勢特色產業予以專項支持,引導各地果業、茶葉、蔬菜專項資金用于機械化發展,扶持引進示范購置先進機械,對購置特色產業機械給予優先補貼,部分主產縣加大財政投入,實施累加補貼,增加機具保有量,提升了裝備能力,并通過扶助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冷藏庫,實現了蔬菜預冷冷鏈運輸、果茶冷藏保鮮季節銷售,增加了果菜茶產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目前,全省擁有特色產業機械33.95萬臺套,其中果業機械27368臺;茶葉機械29085臺(套);果蔬保鮮儲藏設備10970臺套。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