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機市場低迷態勢持續 倒逼企業升級任重道遠
農機市場低迷態勢持續 倒逼企業升級任重道遠
今年,農機市場上期待的反轉并沒有來臨。在“黃金十年”結束后,農機行業增速放緩,尤其是傳統行業支撐領域拖拉機和收割機行業下滑明顯。在市場飽和、補貼政策拉動作用減弱以及傳統經營手段效用漸微等情況下,尋找行業新爆點變得至關重要。
近日,由農業機械雜志社聯合中國農業機械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中國農業機械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共同舉辦的“2018中國農機高端論壇”(CAIF2018)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200余人參加了本屆論壇。
本屆論壇以“農機新時代”為主題,探究在“十三五”規劃、供給側改革、排放升級、市場下行等新環境下,農機行業應如何破局,取得進一步發展。
低迷市場或成常態
有業內人士綜合分析了我國農機化發展的新形勢、新問題,認為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除非出現特別的刺激增長因素,農機市場低迷發展將是大概率事件。
首先,從對農機市場增長影響**大的主流產品分析,缺少支撐市場規模擴大的需求。自2004年國家實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開始,農機市場進入快速擴張期。從存量的角度,經過十幾年的增長,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主流產品裝備量龐大,已能夠滿足生產需要,今后將進入以產品更新、技術升級為主的市場。主流農機產品市場趨于飽和,保有量繼續擴張的可能性有限。
從增量的角度來看,未來的主流農機產品市場規?;救Q于更新量的大小。而更新量由于適度規模經營的推進,一些小農戶退出農業生產,實際更新量將小于理論推算值。再從農戶投資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價值分析,保有量的增長,使跨區作業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依據全國農機化統計年報的農機化作業量和農機擁有量分析,2016年平均每臺拖拉機完成機耕78.34畝、機播56.91畝,每臺稻麥聯合收割機實際機收小麥238畝、水稻276畝,每臺玉米聯合收割機作業776畝,投資價值不大。
而主流產品之外的小眾農機產品,則擔當不起行業增長的重任。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全程農業機械化推進階段,除傳統的三大糧食作物外,馬鈴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和牧草生產的機械化,甚至連企業曾不屑一顧的蔥姜蒜生產的機械化問題也提上議程,今后一個時期肯定會有大的發展,并且可能形成局部的市場繁榮,造就一個熱火朝天的小行業,但其對整個農機工業增長的影響有限,背負不起支撐整個行業增長的“重任”。品種繁多、總量有限的小眾農機產品盡管單位利潤較高,卻大都難于實現大規模生產,只是農機市場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小眾農機產品能夠造就繁榮的細分市場,但僅是農機工業的一個波動因素,數個小眾產品的高速增長可能也抵不上主流產品的些微下滑。
所以,盡管我國目前處于全面、全程農業機械化推進階段,很多領域具有明顯的發展需求,一些領域還需要填補空白,發展潛力很大,但主流農機產品的存量決定了農機市場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將呈低迷態勢。
倒逼行業創新升級
在論壇上,三位中外企業高層共同探討了糟糕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該如何突圍。
愛科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總經理Al鄄istairMcLelland認為,人口在不斷增長、土地減少而人們對飲食的需求越來越高,這將令科技成為驅動農機發展的動力。科樂收農業機械貿易(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林瓊華則表示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將有助于農機行業跳出困局,進入良性發。第一拖拉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衛江認為破局需要全行業合力跨關口,創新促轉型。
目前農機行業市場慘淡,業內專家認為農機行業已經由高速發展轉入深化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升級的新常態,用戶需求、競爭要素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轉型和創新是今后農機企業的生存路徑。農機市場的低迷,意味著農機銷售量大斜率增長的時代成為歷史,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農機企業掙錢更難了,真正考驗農機企業家的時刻到了。客觀上也將倒逼行業產業升級,提高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更好地滿足農業生產的多方面需求,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國家實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以規模考證為特征、圍繞補貼政策做產品的情況將得到改善。
低迷的農機市場倒逼主流農機產品加快行業整合、產業升級。主流農機產品市場變為更新為主的市場,盡管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農機產品需求的多樣性,但對市場影響**大的客戶主要變為農機合作社、農業生產企業、農業經營大戶等,對產品的要求提高、市場規??s小,必將產生過量產能與需求不足的激烈碰撞,必定經歷一番洗牌重新構建市場競爭格局。
隨著農機補貼政策不斷調整與完善,農機補貼資金將重點向農村合作社等規模農業主體及中高端、綠色、智能產品傾斜,具有品牌、技術、規模、服務優勢的領先企業將迎來發展機遇,農機市場將將從速度型向質量型轉變。
- 游客發布于2018-07-14 06:43現在考慮稻麥收割機的基本沒有,更沒辦法平均,所以要嚴格分析,持續走低和老百姓收益有很大原因,不賺錢誰干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