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丘陵山區將成農機化新的主戰場
丘陵山區將成農機化新的主戰場
重慶永川區衛星湖街道石腳跡村土地整治現場
李偉國、劉恒新等領導觀摩整治后打造成農旅結合田園綜合體的佳興高粱種植家庭農場
改造施工兩個月,一勞永逸幾十年。據了解,丘陵山區地塊每畝改造直接成本2000元左右,攤到30年每畝才70元,而每年每畝就可節本增效300元以上??芍^是當期可接受,未來可持續。
重慶江津區石蟆鎮整治后柑桔園正在旋耕土地
11月27—28日,醞釀已久的首次全國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座談會在重慶市召開,這是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解決農機化發展新矛盾的一次重要會議,不僅有21個省市自治區農機化主管部門的領導參會,還有來自財政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農業部發展計劃司的相關領導與會,會議總結交流了近年來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的成效經驗,分析了制約發展的主要瓶頸,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加快推進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的思路措施。會議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我國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提升丘陵山區農機化水平不僅可以助力十九大提出的農村振興戰略,還直接關系著農民的脫貧致富??梢哉f,更加重視、大力推進丘陵山區機械化水平已經成為擺在農機人面前的一道刻不容緩的任務,這也是農機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這是歷史的選擇
“我們把小塊坡地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每畝旱地給我們300斤稻谷,水田給600斤。合作社再把一塊塊的小坡地鏟平,變成大塊田就可以進大機器作業了,這樣好,我們不吃虧,合作社也能掙錢。”11月27日,在重慶永川區衛星湖街道石腳跡村,村民們一邊圍觀著三臺正在平整土地的大型拖拉機作業,一邊高興地給記者算賬,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地的承包權還是他們的,但他們不種田了,卻照樣能從合作社得到與自己種田得到的產量差不多的稻谷,而自己則可以打工掙錢了。
據了解,這是重慶森得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的丘陵山區地塊宜機化建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60萬元,其中財政補助50萬元,公司自籌10萬元,項目建設主要內容是對10—15度旱地采取梯臺式地塊改造,長度不低于80米,寬度為拖拉機耕作幅寬的偶數倍,每臺土寬12-16米,橫向坡度小于3度,以滿足大中型農業機械作業要求,改造完成后可實現每畝單季節本增效600元。
石腳跡村的宜機化建設項目只是重慶近幾年來進行的丘陵山區地塊宜機化建設的一個縮影。在11月27-28日召開的全國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座談會上,農機化管理司司長李偉國充分肯定了重慶通過“改地適機”促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實現跨越式提升的做法。
我國丘陵山區耕地面積占比超過50%,覆蓋的人口超過60%,一直以來就是我國糧油糖作物及薯類、果桑茶麻、蔬菜、青飼料等特色經濟作物的重要生產基地。而我國的貧困地區也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區,種植作物是當地農民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因此,丘陵山區農業發展,既對國家主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又直接關系到農民脫貧致富。盡管各地農機化主管部門一直在努力提升丘陵山區農機化水平,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與推動平原平壩地區的機械化相比,丘陵山區機械化進展緩慢。
李偉國指出,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及開展扶貧攻堅,促進產業興旺是關鍵。隨著用工難、用工貴問題的持續制約,沒有機械化支撐,丘陵山區特色作物很難產業化,很多地方特色優勢也將會逐步喪失,甚至出現產業萎縮、耕地拋荒。在丘陵山區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也迫切需要農業機械化發揮好集成技術、節本增效和推動規模經營、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丘陵山區農民更是盼望早日實現機械化換人,可以更體面勞動、更多分享國家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紅利。因此,在我國平原平壩地區糧食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整體轉入提質增效階段的時刻,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要騰出更多精力謀劃推進丘陵山區機械化。他指出,今后一個時期,如果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不能取得重大進展,那么我國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歷史使命就會推遲完成,進而影響農業農村現代化如期實現。因此,推進丘陵山區農機化是解決農機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然選擇,也必將成為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新的主戰場。
重慶改地適機探索取得實效
重慶為什么要改地適機?
重慶市農委副主任、農機管理辦公室主任秦大春介紹,截至2015年底,全市農機化率由2011年的26%增至42%,全社會農機保有量逾100萬臺(套),農機總動力超1100萬千瓦,以四輪拖拉機、高速插秧機、
聯合收割機、大型烘干機等大中型機械(設施)逾1萬余臺(套)。“但繼續往前走,很難持續快速發展,‘小機器已飽和、小地塊難施展、小規模難見效’,如山一般,橫亙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秦大春說,經過冥思苦想、反復求索,終于發現制約重慶農機化發展的根本癥結在于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即一味地追求以機適地,強調地小機器小,甚至機器比土地更小。殊不知這種思維方式的實踐結果違背了事物間普遍存在的規模效應的“攤薄”和“歸集”規律,違背了全面全程機械化必須有足夠的動力,才能支撐起應有的功能之規律。
對此,永川區圓桂農機股份合作社理事長周元貴的感觸**深,他流轉的620畝土地,過去的主業是種蔬菜,干了4年,因為用工太多,一直虧本,**后只得放棄。而今年,他通過改地適機,采取水平條田化改造模式,建立了620畝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已成為永川區乃至重慶市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排頭兵”。在已經整治好的地塊上,只見地與地之間的機耕道已被拓寬,地里長著綠油油的油菜。而在緩坡地帶,兩個地塊之間會有一個坡道專供作業機械上下,實現了地塊間的互聯互通。參加現場觀摩的各省農機化主管部門的領導們紛紛感嘆:真是思路一改天地寬呀!山西省農機局局長王進仁表示,與重慶相比,山西省的改地適機工作還沒起步,還需要奮起直追。
據秦大春介紹,重慶的改地適機工作于2015年破題,2016年正式實施。當年市財政在年初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的基礎上,10月份又追加了1300萬元,帶動業主投資7000萬,在全市23個區縣70余個項目地塊進行試驗示范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2016年共計完成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面積5萬余畝,2017年財政繼續安排4000萬元推進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工作,預計將完成地塊宜機化建設面積4萬畝。在實施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水平條田化改造、地塊緩坡化改造、地塊自連互通改造三種模式。
重慶江津區石蟆鎮是典型的淺丘地形地貌,海拔在270米以內,相對高度5—10米,地面坡度15度以內,地塊長短、寬窄、高低不一,地塊混亂、種植雜亂,十分不利于機械化作業。2017年重慶錦程公司承擔了該鎮的宜機化建設項目,在三年內完成10000畝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將之變成萬畝高標準全程機械化柑桔園。11月27日,在地塊整治現場,記者看到,已經整治好的梯臺式地塊,有的長度幾百米,**低的也不低于150米,寬度則根據地形分為8米、13米、18米,在一些已經種上柑桔的地塊里,大型拖拉機正在旋耕土地并施肥。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地塊通過宜機化建設后,會及時開展黑麥草等綠色種植,以實現土壤改良和培肥,提高土壤地力。湖南農機局局長王羅方在觀摩了5個不同的宜機化建設項目后表示,重慶的做法太好了,湖南要馬上召開現場會,推廣重慶的做法。
李偉國在觀摩了重慶改地適機的項目后指出,要提升丘陵山區的農機化水平,就必須先解決適合機械化作業的立地條件。重慶對丘陵山區“巴掌田、雞窩地”的三種改造模式,可以推進土地并整、小并大、短并長、亂變順,解決了丘陵山區農業生產機械化立地條件的“**后一公里”問題,切實改善了丘陵山區農機化生產條件,值得借鑒和推廣。
記者發現,無論在永川區還是江津區,對地塊進行宜機化改造已成為重慶這個初冬季節里**火熱的場景。
其實,不僅重慶開展對丘陵山區地塊進行宜機化改造的探索,其他各省也都結合自身條件進行著丘陵山區地塊的宜機化改造。如湖南五年累計建設機耕道5.5萬公里,整改水田400多萬畝。山東整合資金完成“整坡宜機”改造面積37萬畝。四川省每年安排3000萬元用于農機化生產道路建設。廣西從適合機械化收獲的立地條件開始入手,已經建成糖料蔗“雙高”基地265萬畝。
新的戰場號角已吹響
在重慶永川區青峰鎮凌閣堂村,佳興高粱種植家庭農場里,來自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農機化主管部門的領導們沿著油菜地邊的觀光步道,興致勃勃地欣賞著初冬的風景。這個總投資90萬元的宜機化建設項目,如今已見到回報。該項目整合涉農項目資金修建了觀光步道和觀景臺,打造了青峰里油菜花觀光節和紅高粱旅游節,2017年共接待游客10萬余人,實現旅游純收入60萬元。該農場通過機械化生產、農產品加工銷售和旅游觀光,形成了農旅結合的田園綜合體,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帶動了周圍群眾致富。
而目前頗有名氣、獨具特色的重慶高粱酒品牌江小白也受益于重慶的宜機化建設項目,該公司的高粱種植示范基地5000畝,通過改地適機,采取“基地+農戶+生產企業+品牌培育”的模式,通過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將各環節主體聯合起來,以利益聯運的創新機制,形成了高粱產業的聯合體。
李偉國對各省探索丘陵山區地塊的宜機化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在農機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的拉動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我國丘陵山區農機化有了較快發展,2016年西南丘陵山區、南方低緩丘陵山區、黃土高原及西北地區耕種收綜合機械率分別達到26%、49%、57%,比2012年分別提高了9個、10個、7個百分點,為推動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脫貧等做出了積極貢獻。但從整體來看,在丘陵山區發展機械化,雖然不是一個新課題,但確是一個大家公認的難題,可謂挑戰嚴峻。這主要表現在丘陵山區地形條件差,機械下地難,作業效率也較低;種植制度復雜,同區域種植品種較多,傳統的套間作方式多,農機農藝脫節較多,一些品種不適合機械化;農民收入低,購買新型農機和接受新技術的能力弱;農機投資效益低,投資回報期一般比平原地區長一倍以上。另外,歐美等發達國家因自然資源稟賦較好,一般不把丘陵山區作為農業生產資源,因此也基本沒有推進這類區域農機化發展的成功經驗及成熟的技術裝備路線可供我們借鑒。
困難顯而易見,但機遇也同樣存在。李偉國認為,當前發展丘陵山區機械化也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第一,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投入必將顯著加大。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丘陵山區特色農產品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第二,隨著農村土地確權的逐步到位,以及地方一戶一塊田“土地互換”,聯耕聯種、確股不確地等模式的探索成功,農民因擔心沒明界而失地的顧慮少了,以規模經營主體、村集體(村小組)為單位,集中連片進行耕地宜機化改造變得越來越可行。第三,我國平原平壩地區糧食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整體轉入提質增效階段,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可以騰出更多精力謀劃推進丘陵山區機械化。第四,傳統農機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部分產品產能過剩,一些農機企業有望進入丘陵山區機械這片“藍海”。第五,各類規模經營主體增多,眼光相對長遠,針對用工難、用工貴問題,急切想通過發展機械化來降低成本,宜機化種植、宜機化改地的愿望迫切。
李偉國在會上強調,推進丘陵山區農機化雖然難,但我們有基礎,有好的機遇,要迎難而上,迎接挑戰,真下功夫,下真功夫,積小勝為大勝,不斷開辟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的新局面,為全國農業現代化增添新動能,為世界地形類似國家提供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的中國樣板、中國經驗。為此,他要求,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要綜合施策,大力促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提檔加速發展。在思路上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分子分母一起做。要突出重點地區,在有可能機械化的地區率先突破;要突出重點作物,在區域性的規?;瘍瀯蒉r產品上突破機械化生產;要突出重點環節,在農民**迫切或作業上**迫切的或**容易突破的環節上下手;同時也要突出發揮規模經營主體的作用。要以宜機化改造為著力點,改善丘陵山區機械化立地條件;以構建產學研推用協同創新機制為驅動,加快破解“無機可用”難題;以實現效果倍增為目標,多層次集中打造一批示范樣板;以綜合性專業化為導向,大力培育新型農機服務主體;以提高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裝備支撐能力為重點,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支持力度。
大力推進丘陵山區農機化,這是歷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農機化新的主戰場。新時代的號角已吹響,農機人只有迎接挑戰,奮勇向前,才能不辜負歷史賦予的偉大使命。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