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推進水稻機直播的三點建言
推進水稻機直播的三點建言
在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中,水稻機械種植是薄弱的“瓶頸”環節,是攻堅克難的重點。2016年,我國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9.2%,其中機耕率達99.31%,機收率達87.11%,機械種植率才44.45%,可見水稻機械種植仍然是發展中的短板,推進難度依然很大。
目前我國水稻機械種植主要有三種方式:機插秧、機直播、機淺栽。其發展態勢據2000年到2016年的統計數據,水稻機械種植面積從1532千公頃增加到13414千公頃,2016年為2000年的8.76倍。水稻機械種植水平從5.1%提高到44.45%,16年提高了39.35個百分點,年均提高2.46個百分點。其中,機插秧面積從927千公頃增加到12278千公頃,增加了11351千公頃,約占機械種植總增量的95.53%;機直播面積從401千公頃增加到934.7千公頃,增加了533.7千公頃,約占機械種植總增量的4.49%;機淺栽面積從204千公頃減少到56.1千公頃,減少了147.9千公頃,減量為總增量的-1.24%。可見這些年水稻種植機械化的發展,主要是機插秧的發展。機插秧面積占稻谷面積的比重由2000年占3.1%,提高到2016年的40.7%,16年提高了37.6個百分點,年均提高2.35個百分點,形成水稻種植機械化的發展主流,可以說是突飛猛進;機直播則是穩中有進。機直播面積占稻谷面積的比重,由2000年的1.3%提高到2016年的3.1%,16年才提高1.8個百分點,而且是在年間增減波動中發展。(見附表1)。隨著機插秧、機直播技術日趨成熟和在實踐選擇中發展,機淺栽日趨減少。雖然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有些地區仍在采用機淺栽技術,但已呈現出明顯的過渡性。例如,2000年全國機淺栽面積**多的江蘇省(當年江蘇機淺栽面積為75.4千公頃,占水稻機械種植面積的49.8%),到2016年江蘇水稻機淺栽面積降到0.1千公頃,只占水稻機械種植面積的0.005%,2014年、2015年統計資料中江蘇已沒有機淺栽面積。而同期江蘇機插秧面積占水稻機械種植面積的比重,則由2000年的9%上升到2016年的89.7%。加上2016年江蘇水稻機直播面積約占機械種植面積的10.3%,機淺栽幾乎退出了江蘇水稻機械種植的歷史舞臺,其過渡性非常明顯。又如,水稻機淺栽面積2000年居全國第二,2001-2016年居全國第**的四川省,(在統計資料中,四川省2001年-2005年只有機淺栽面積的數據,沒有機插秧、機直播面積數據),機淺栽面積從2005年達到**高峰時197千公頃,降到2016年40.8千公頃。而機插秧發展到2011年開始居首位,2016年機插秧發展到321.81千公頃,占水稻機械種植面積的83.44%,水稻機直播2013年以來也有發展,目前已占水稻機械種植面積的6%左右;而機淺栽面積則由2001-2005年占100%,減少到目前只占10%左右,過渡性也日益明顯。
從這些年我國水稻機插秧、機直播、機淺栽發展的起落演變可以看出,既有市場機制、自然選擇的作用,也有人們認識、政策著力的作用,是市場機制、客觀規律和主觀認識、政策引導雙重作用的結果。機插秧的突飛猛進、一枝獨秀,有其技術先進適用性和自然合理性,也與人們的認知作為和政策支持引導作用密切相關。而機直播的進展緩慢,除自然和技術等影響因素外,與認識不足和引導不力也有很大關系,主要是對機直播的自然風險較大的擔憂和質疑,對推進機直播還缺乏信心,持觀察態度,致使機直播在發展中徘徊向前,“走著瞧”,沒有大的突破。
實際上,從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技術經濟條件差異較大的國情出發,按照因地制宜、經濟有效、保障安全、保護環境的原則,水稻機械種植的技術路線選擇不應是單一模式,而應宜機插則機插,宜機播則機播,各自找準比較效益較好的適宜發展空間,依法促進水稻種植機械化健康發展。尤其在機插秧面積已占稻谷面積40%以上,機插秧年增量已出現下降態勢(2012年機插秧年增量達高峰時為年增加1752.4千公頃,2013年開始出現增量下降,2016年增量已降為295.4千公頃),而水稻機播面積2014-2016年連續上升,2016年比上年增加290.1千公頃,與當年機插秧面積增量295.4千公頃接近的新形勢下,對還有近56%的人工種植稻谷面積,再繼續偏重主推機插秧,而不著力在適宜地區加大機直播的推進力度,則將因為對客觀規律認識不足、不全面,政策支持不能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采取有力舉措,而導致延緩水稻種植機械化進程的后果。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的發展進程,已到了在大力推進機插秧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機直播作用和發展空間的認識,及調整水稻種植機械化支持政策,適度向機直播傾斜的時候了。為此,提出三點建言供領導和業界同仁參考。
三點建言
三點建言是:一、因地制宜,積極開拓水稻機直播發展空間;二、問題導向,努力解決水稻直播的發展難題;三、政策調整,由偏重支持機插調整為插播兼顧。理由陳述如下:
參考借鑒國際經驗,目前已經實現水稻種植機械化的國家,主要有以美國、澳大利亞、意大利為代表的采用機械直播的美、澳、歐國家和以日本、韓國為代表的采用機械移栽(以機插秧為主)的亞洲國家,反映出通向實現水稻種植機械化的途徑不只一條,國情不同,各有特色。
我國幅員廣闊,地理位置處于歐亞大陸的東部、瀕臨太平洋西岸,在約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跨越的經緯度很大。北起寒溫帶,南至赤道帶,東自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西至帕米爾高原。有寒溫帶和高寒氣候的青藏高原,有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還有赤道帶等不同地帶,各地氣候和農作物生長的自然條件差異很大。東南部地區受季風影響大,氣候不穩定性對農業有嚴重影響,但也有些地區的小氣候較穩定,有利于農業生產發展;西部地區氣候大陸性強,降水稀少,形成干旱、半干旱地區,但也出現一些局部地區號稱“塞江南”。全國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期間積溫,由北到南有自2000℃至9000℃的積溫差,無霜期有自30天(甚至更少)至全年無霜之差;年降水量有自30毫米(甚至更少)至2000毫米之差。這樣大的差異,使我國農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一年二熟、一年三熟之分,稻作制度也有單季稻(中稻和一季晚稻)與雙季稻(早稻、晚稻連作)之分。這樣復雜的自然條件和農作制度,與日、韓和美、澳、歐等國家都有所不同,水稻機械化種植方式也不宜采用單一方式解決全國問題,而應實事求是地從稻谷品種、種植制度、生態條件、機具裝備、社會服務等自然條件和技術經濟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和比較選擇,宜機插則機插,宜機播則機播,朝著更加包容、多元、普惠的方向統籌協調,因地制宜,實現有效整合、各取所需、經濟有效地健康發展,用中國智慧拿出中國方案,走出有中國特色的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道路。
從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實踐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一些認識:
1、當前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還不到50%,發展上升的空間還很大。尤其南方稻區發展潛力比北方更大。推進水稻種植機械化的技術路線選擇仍然是很重要的問題,任務艱巨,民眾期盼,大有可為。
2、機插秧的普適性較強。從東北稻區尤其是黑龍江省水稻機械種植的發展實踐看,在無霜期天數小于水稻全生育期天數的地區,機插秧是比機直播更適宜的選擇。在生育期季節矛盾緊張的雙季稻區和某些稻麥、油稻一年二熟區,種植水稻也比較多地選擇了機插秧。
3、在無霜期大于水稻全生育期天數的地區,機插秧有技術裝備較成熟和自然風險較低的比較優勢,機直播有省工省時和成本較低的比較優勢,機插秧與機直播可根據稻谷品種、氣候、技術經濟條件競相發展。尤其在單季稻區和雙季稻區的連作早稻及氣候比較穩定的小氣候適宜區,機直播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4、從2000年到2016年的發展情況分析,我國擁有水稻直播機的省份,從2000年的5個發展到2016年的13個;同期擁有水稻直播機的數量從3200臺發展到2.33萬臺;有水稻機播的省份,由22個發展到27個;水稻機播面積由400.1千公頃增加到934.7千公頃;2016年水稻機播面積比上年增長的省份有20個。說明水稻機播在競爭發展中呈現出上升態勢和發展潛力,發展空間還很大。
5、從水稻直播機擁有量和水稻機播面積位居全國前列的8個省情況分析,有稻麥兩熟區的江蘇、安徽、上海、湖北及浙江省;有西北稻區的寧夏;有雙季稻區的湖南、江西。可見在這三大稻區都有水稻機播的著力點。這些省市區水稻機播面積占稻谷面積的比重與全國平均數比較,目前全國平均約為3%,寧夏達80%以上,上海約30%左右,安徽、江蘇、湖北約7%—9%,浙江近3%,湖南、江西約為1.5%—2.3%。如果全國平均達到5%—7%,則水稻機播面積應達1500-2100千公頃以上,需要的水稻直播機約4—5.5萬臺,比目前都有大幅度提升。預計經過努力,這是可以實現的。可見水稻機直播的發展潛力和空間還很大。我們要把握住發展的新態勢,面對發展的新需求和新期盼,認真總結這些省市區的發展經驗,研究制約發展的難點和問題,認識規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舉措。把破解發展難題,加速推進水稻機直播健康發展,作為新時期攻堅克難的迫切任務,瞄準需求,引領潮流,解決難題,開創新局,這是當代中國農機人必須擔當的歷史使命。
直播稻有省工省力,成本較低的優勢,發展不快是由于五大難題制約。實踐證明,機直播比人工播有利于解決這些問題。
一是解決生態條件與種植制度制約問題。直播稻沒有育秧階段,要求稻谷品種生育期、種植制度與無霜期溫光資源相適應。尤其在季節緊張的雙季稻區和稻麥、油稻一年二熟區,用機械化生產方式比用人工傳統生產方式解決這些問題有明顯優越性。這就要求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從品種到農機作業雙管齊下,緊密配合來解決好適時性和搶農時問題,保障高效、安全,不誤農時。
二是解決成苗率低和成苗疏密不均影響產量不穩定問題。人工播稻種在田間無序分布,成苗率低且成苗分布不均,秧苗生長不一致,疏密不均導致通風透氣采光性差,易感染病蟲害;人工播種子入土淺易遭受鳥害。機直播改無序為有序,使播種均勻,改善種子生長環境,提高成苗率,減少病蟲害,可取得比人工播增產、省工的效果。
三是解決雜草防治難題。直播稻水稻與雜草同時生長,雜草種類多而雜,競爭力又比水稻秧苗強,除草費工費時,雜草多造成稻谷產量下降。機直播用除草劑防治雜草,與農藝措施結合,可以大大提高除草效果。
四是解決易倒伏問題。人工直播稻在成熟期比移栽稻更易倒伏,主要原因是直播根系淺及播種量偏大導致群體大。羅錫文院士團隊首創同步開溝起壟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控制了播種量,提高了成苗率,增加了根系入土深度,為根系發達和深扎創造了良好條件,優化了直播稻的群體結構,改善了肥水管理技術和施用方法,從而提高了稻谷產量和抗倒伏能力。
五是解決易早衰問題。水稻抽穗后出現早衰會直接影響產量下降。人工直播稻與移栽稻比,由于直播稻根系較淺,播種質量和疏密度不易掌握,群體大小不易控制,加之直播稻分蘗發生早,分蘗力強,容易造成生長中后期群體密度過高,容易后期早衰。這與品種也有關系,直播條件下秈稻比粳稻更易后期早衰。機直播可以控制播種量,穩定基本苗,控制好群體起點,并通過合理的水肥管理施用,實行提早控苗,減少無效生長,防止葉片早衰,提高抽穗后干物質積累量,從而防止早衰和提高稻谷產量。
總之,與人工播相比,發展機播有利于解決水稻直播的五大難題,是實現水稻種植省工省力、高產高效的輕簡化技術,有利于促進水稻種植機械化健康發展。
在我國水稻機插秧已占稻谷面積40%以上,年增加量已出現下降,而水稻機直播已占稻谷面積3%以上,已積累了一定經驗,年增加量已出現連續上升的新形勢下,政策支持及時地由偏重機插秧調整為插播兼顧,是更好地發揮政府有為作用的重要舉措。可機具補貼與作業補貼并用,激勵機制與風險補償機制兼容,促進宜機插則機插,宜機播則機播,因地制宜,經濟有效地科學引導水稻種植機械化實現新的突破,加速健康發展。如今,全國各條戰線都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入新時代,站在新起點,要勇擔歷史使命,思路出新,舉措創新,實干出新,成效更新。農機戰線要在創新發展中開創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局面!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