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產業鏈拉長了,農民糧食不愁賣
產業鏈拉長了,農民糧食不愁賣
一進入秋收季節,劉昌明就忙碌開了。這位50出頭的農民是海安縣季和米業公司負責人,公司每年加工大米30萬噸。30萬噸是什么概念?海安縣水稻種植面積近70萬畝,即使全縣的稻子全部賣到這里,還不夠加工的,因此需要從周邊的東臺市和如皋市購進原糧,當然劉昌明出的價格也高,比別人每公斤高出五六分錢。企業還成立了合作社,擁有3萬多畝種植面積,種的是市場上走俏的南粳系列,訂單收購,每公斤比市場價高出0.20元左右。“這些天,車間里24小時不停在加工。”他指指門口的運河說,夜里加工好的大米,早上就裝船運到上海超市了。
像這樣的糧食加工企業,海安縣大大小小有65家。“本地的稻子根本不夠加工的。”海安縣商務局黨委副書記陸學祥說,這些加工企業需要從外地購進大量原糧,因此,海安成為蘇中以及蘇北部分地區的原糧輸入地,稻谷價格明顯比外地高,本地146個種糧大戶基本不存在賣糧難問題。而加工企業為了提高產品附加值,十分注重品牌打造,像季和米業加工的大米,已成為江蘇省著名商標,由麥德龍超市專銷;縣內另外一些加工企業也都把產品打進了各大連鎖超市。“這么一來,整個糧食產業形成了良性循環。”
還有一個有趣現象:近年來,由于水稻收割基本實現機械化,烘干設備也增加很多,機械收割和烘干時會磨損稻殼,形成谷外糙。谷外糙超標的稻谷是不能進入國家**低價收購的,因為長期儲藏容易使稻谷發熱進而發霉。但這種稻谷加工企業不挑剔,由于是即購即加工,企業不但對稻谷的水分含量可以放寬,對谷外糙超標的稻谷更是歡迎,因為可以提高出米率。
記者近日在糧食收購一線采訪時,感受很深的一點是,哪里的糧食加工企業發達,產業鏈拉長了,哪里的農民就不愁賣糧難,而且還能賣出好價錢。
靖江市水稻種植面積30多萬畝,那里有我省規模**大的糧食物流園,不過物流園的糧食都是外地、外省的,靖江本地的糧食一般都賣到加工企業了,因為該市有大大小小28家糧食加工廠,本地原糧還不夠這些企業“吃”的,因此,記者趕到靖江一家進入**低價收購名單的糧庫采訪時,卻被告知一粒稻子也沒收到,全部去了民營加工企業。寶應縣也是產糧大縣,該縣有一家省內外出名的糧食加工銷售企業——寶糧集團,集團與縣內680多名種糧大戶結成產銷合作關系,種植15.2萬畝口感好、米香濃的稻米品種,企業不僅保證高于市場價收購,還提供免費運輸和烘干服務,并給種植戶補貼農業保險費、免費聘請專家定期指導和測土配方,售糧農民還能參與二次分紅,這些農民自然不愁賣糧難了。
做長產業鏈后,加工企業還能引導農民引種優良品種。位于泗洪縣的蘇北糧油公司就對種糧大戶承諾,只要是南粳9108的稻子,有多少收多少,每公斤價格比普通品種高出0.2元。公司還在鹽城設立了一萬多畝種植基地,確保優質原糧供應。有感于本地優質稻米種植面積較少,靖江市綠之源米廠廠長陸煥之今年還特意牽頭成立了冠華稻米合作社,目的就是讓社員種植優質品種、實行訂單收購。“我們已在蘇錫常打開市場,那邊的消費者特別青睞南粳5055,雖然價格貴一點,可絲毫不影響銷售。”
正因為近年來國內糧價低迷,未經加工的原糧無論在銷售上還是價格上都處于劣勢,一些種糧大戶開始延伸產業鏈。溧陽市別橋鎮種糧大戶王海斌2010年就購置大米加工機械,除了加工自己生產的稻子外,還收購周邊農戶的原糧進行加工,幾年來,“海斌米業”的無公害米在蘇州、無錫和浙江寧波建立起良好口碑,也給他帶來豐厚利潤。受王海斌影響,溧陽市另一位種糧大戶湯芳伢去年也購置了一條大米加工線,加工了15萬公斤大米,全部真空包裝銷到本地和常州。“去年,稻子因雨水太多質量下降,沒賣出好價錢。可是我在加工這塊賺到了30多萬元。”湯芳伢說,今年稻子開始收獲后,加工線同時開工,到16日已加工了6萬多公斤,多家本地和外地的超市主動找到他,要求銷售他的“湯大伯大米”。
省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認為,國內糧食高庫存近期不會改變,收儲倉容將持續緊張;進口糧食數量連年呈上升勢頭,國內外糧價倒掛嚴重。在這樣的大前提下,**低價收購糧食的壓力很大,很多糧食需要通過市場渠道消化,而市場價往往低于**低收購價,如果完全依賴賣原糧,種糧農民很難實現增收,收入甚至有可能下降。但是,延伸了產業鏈,做大做強糧食加工業,直接與市場對接,就能在加工和流通環節增加附加值,農民賣糧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地方政府扶持糧食加工業和流通業,實際上就是在扶持種糧農民。”這位負責人說。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