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優化我國“地利”條件 驅動農機行業發展
優化我國“地利”條件 驅動農機行業發展
很多中國人做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即將過去的2016年“天時”對農機乃至農業行業來說不是很好,畢竟“天時”很難被人力所控制。唯有“地利”與“人和”受人們的行為和意志影響較大。其中的“地利”環境更是農機行業整體運行的重要因素。
4158億元投入提升“地利”
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巡視員胡恒洋表示,“十二五”期間,財政、國土、農業等部門整合了約1300億元建成了4億多畝的高標準農田,平均每畝增產10%到20%。到2020年,將確保建成8億畝爭取10億畝高標準農田。我國大型灌區總面積不大,但是生產了全國四分之一的糧食,貢獻了三分之一農業總產值。“十三五”期間,我們將改造4300座大型灌區,以及2500多座中型灌區,發展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
近日,水利部組織編制并印發了《2016-2017年度全國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方案》,確定了總體要求、主要指標、實施重點和保障措施。據了解,今冬明春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計劃完成總投資4158億元、農民投工投勞36.97億個、投放機械3.25億臺(套)、完成土石方量110.34億立方米;修復水毀災損水利工程26.8萬處、疏浚河道4.7萬公里、清淤溝渠36.8萬公里、新建改造泵站337座、水庫除險加固4811座、堰塘整治25.8萬處;預計可新增旱澇保收農田面積1983萬畝、新增恢復灌溉面積2928萬畝、新增改善除澇面積3899萬畝、改造中低產田面積190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工程面積4021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47萬平方公里。
“地利”助力農機產品的“大型化”
隨著農村土地流轉進程的加快,更多農田將集中連片,更適于農機規模化作業。只有農田逐漸集中連片,大中型農機才可能有用武之地。收獲機喂入量的不斷升級,正是對農田集中連片成果的印證。經過今冬明春農田、水利等設施的再次加大投入,土地連片規模在已有基礎上必定還將進一步提升。
以自走輪式小麥機為例:2012年主銷機型為2.5公斤喂入量產品,代表產品雷沃的GE25;2013年4公斤,代表產品雷沃的GE40,同年GE50也開始銷售;2014年,5公斤、6公斤產品成為小麥機主打機型,雷沃小麥機銷量的89.5%均為5公斤產品GE50,而中聯主銷產品標為6公斤。2015年6公斤、7公斤成為小麥機主打機型,雷沃GE60、中聯TB50對決是重頭戲。到了2016年,雷沃GE70、中聯TB60更是將喂入量提高到了7公斤的層級。目前雷沃、中聯、新研、中收等企業已經有8-10公斤的機型布局。
以自走履帶式水稻機為例:2012、2013年主銷機型為2.0-2.5公斤喂入量產品,代表產品久保田的PRO688Q和星光的至尊2.0D;2014年除星光和久保田外,國內其余銷量排名前幾位的沃得、雷沃、中聯重機均以4公斤產品為主;2015年星光也以4.2公斤、3.6公斤的星光至鼎4.0為主銷機型,久保田4.5公斤產品也正在試驗。2016年,各大水稻機廠商更是將戰火打到了5公斤。
“地利”因素決定不同的農機化模式
不論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到什么樣的規模,都要受到每個地區獨有的地貌特征影響,因此,地貌特征是影響農機行業形勢的重要因素。如果把我國糧食主產區地貌特征跟全球農業發達國家相比,或許可以看出,不同地區2017年甚至是更遠一段時期的藍圖。
我國新疆、黑龍江地區以及部分農場、農墾等大耕地塊,類似于北美,適合大型動力、高端機具、自動導航作業;我國黃淮海地區、渭河平原、河套地區地塊,類似于歐洲,適合大中型動力、中高端機具作業;我國南方水田地區地塊,類似于日本,適合中型、小型動力,中高端機具作業。
不難看出,我國農機產品的發展并不只有“大型化”趨勢,南方及丘陵山區的中小型農機也是一個發展方向,特別是南方水田、梯田地區,更是我國人民重要主糧--稻米的重要產區。四川剛毅、萊州金達威等生產企業就以此細縫領域為研發方向,逐漸在市場站穩腳跟。但是由于此類產品的利潤率低,不受有高端研發能力的大中型企業關注,發展速度不快。
結束語:經過今冬明春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4158億元之后,我國的“地利”趨勢將更加明顯,農機化規模作業也將更加順暢。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