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畜牧產業農機化的下一個風口
畜牧產業農機化的下一個風口
10月26日,在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上,“2016畜牧機械化論壇”如期舉行。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副司長孔亮、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俊勛以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畜牧工程分會副理事長施正香為論壇聽眾奉獻了一場信息量極大、政策性極強的畜牧業發展盛宴,也讓聽眾從中找到了農業機械化的下一個風口:畜牧業機械化。
畜牧機械化農機化的藍海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生活的追求,畜產品已開始由**初的副食品變成了生活的必需品。以我國為例,從1978年到2012年,我國人均口糧年消費量從225公斤下降到117.6公斤,而人均肉類年消費量則從8.86公斤提高到29.1公斤,到2015年,人均肉類占有量達62.8公斤,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禽蛋占有量21.8公斤,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人均奶類占有量28.1公斤,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王俊勛副司長表示,畜牧業的發展要服從和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滿足城鄉居民肉蛋奶等主要畜產品消費需求是畜牧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同時要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動物產品安全是重點,飼料和初級畜產品(生鮮乳等)的安全是源頭。隨著我國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畜產品的數量增速在變化,畜產品的結構在變化,畜產品的生產方式也在變化。我國畜牧業“十三五”規劃指出,到2020年,我國的肉類產量要達到9000萬噸,其中牛羊1304萬噸,年均增長2.6%;禽蛋3000萬噸,基本與2015年持平;奶類4100萬噸,年均增長率1.2%。這也意味著我國畜牧產業進入了轉型發展階段。
何為轉型發展階段?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施正香進行了定義,即與傳統養殖業相比,自動化、集約化、規?;潭雀?,環境控制技術更先進,生物安全水平更高。而這一階段的重要標志則為:小規模散戶快速退出,飼養員難招、勞動力成本倍增,對機械化、自動化養殖技術需求提高,對畜產品質量安全要求普遍關注,尋求標準化規模養殖支撐技術,大型企業介入,大量業外資金涌入。這些變化不僅給養殖戶帶來機遇和挑戰,更多的是為畜牧業機械化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王俊勛表示,提升畜牧機械化水平是保證畜禽肉類產出率、提升我國肉類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水平以及提高養殖業收入的重要手段。在主要糧食作物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速的當下,適應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加快畜牧機械化水平將成為我國農機化發展的又一個突破點。
畜牧機械化潛力無窮
正是因為需求的變化,也帶來了無窮的機遇,畜牧機械化的春天在招手。
據王俊勛介紹,作為世界第一畜禽養殖大國,2015年我國肉類年產量為8625萬噸,其中禽蛋產量2999萬噸,居世界第一;奶類產量3755萬噸,居世界第三。即使這樣,我國的肉類進口量近幾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也與糧食作物類同,在生產效率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畜牧業生產效率還不夠高,同樣的飼料投入得到的產出要低于世界先進水平;在技術水平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畜牧業發展的良種化、生產水平、科技支撐也比較落后。
據施正香教授介紹,在歐美發達國家,自動化、智能化的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養殖場高度依賴各種養殖設施,900頭母豬場(含仔培)的養殖規模僅需要3人管理,每頭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數可達28—32頭。施正香表示,現代畜禽養殖設施裝備與環境控制技術已發展到相對高的階段,比如動態養殖工藝與設施設備配套技術以體現對動物的關懷,畜禽舍環境自控與智能管理技術、場區布局與生物安全措施配置、畜禽舍建筑密閉保溫與節能措施、畜禽場糞污收集與管理技術等在發達國家已經廣泛應用。而我國在這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這也意味著這一領域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在風口起飛還需多方助力
這是一塊待開墾的土地,但并不是一塊只要播下種子就必定豐收的土地。畜牧機械與其他農業機械一樣,面臨著不同的使用環境和不同的使用者。這也是一個產業鏈,更是一個系統,要保證肉蛋奶的質量安全,整個生態鏈必須完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前功盡棄。王俊勛說,畜牧業的安全成敗在防控。施正香說,安全重在健康的養殖方式和對糞污的科學處理方式。目前我國畜牧機械已經發展到從單一品種到適合各種產品加工設備,飼料加工、飼草加工、牧草種植、草原改良、養殖機具、檢測儀器設備等,形成了門類較齊全的成套設備。但整體質量水平較低,造成供應與需求相互脫節。專家分析認為,造成畜牧機械產品質量水平低的原因有多方面,起步晚,產品品種不全,成套性差,技術水平低,售后服務差都是原因,但缺乏資金投入和人才短缺才是造成研發能力和生產制造工藝水平低的關鍵所在。
要解決關鍵問題,還需各方共同努力。在人才建設上,各大科研院校應加強在畜牧人才方面的培養,實行科研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思路,鼓勵人才走出去,請進來,加大與國外畜牧科研院所的合作。在研發方面方面,目前國家鼓勵各種創新聯盟的創建,通過創新聯盟就某一領域、某一技術開展科研攻關。在資金投入上,不僅需要機械生產企業加大人才、研發投入,還需利用政策,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在此次論壇上,孔亮副司長就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如何助力畜牧機械發展進行了解讀。他表示,畜牧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菜籃子”產品供應、食品質量安全、生態文明和農民增收致富,是穩民心、安天下的基礎性產業。大力發展畜牧工程產業,提升畜禽養殖的設施化水平恰逢其時,也是大勢所趨,但畜牧養殖機械在整個農機行業當中的規模和占比相對較小。
不足就是潛力,短板就是重點,需求就是方向。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在“促進農業機械化提檔升級”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畜牧業和漁業機械化”,這是畜牧機械行業和畜牧養殖行業的重大利好。很多業內人士認為,農機化發展下一步要做好細分市場,特別是畜牧機械是未來的藍海。
當然,畜牧工程行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需要各方一起發力,共同做好工作。第一,國家政策導向上更多地關注和支持畜牧機械。隨著經濟發展,肉蛋奶需求必然持續增長,隨著耕種收機械保有量逐年增加,新增機具消費必然下降,一增一減之下畜牧機械補助占比必然提升。轉方式、調結構是未來農業的發展重點,農牧結合是大勢所趨,調減籽粒玉米要發展畜牧業,“一控兩減三基本”作為重點工作也需要畜牧機械發揮作用。第二,認清方向,苦練內功,生產適合中國市場需求的過硬產品??梢栽谶m度規模養殖設施設備上發力,在健康養殖設備上發力,也要在養殖環境控制設施設備上發力.更要在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設備上發力。孔亮表示,畜牧業如今已到了生產生態并重的階段,糞污處理、農牧結合是發達國家走過的路,中國也必須走一遍。但是進口產品性價比低,很多企業買不起也用不起,這給我們畜牧機械生產企業很大的空間。他認為,只有走出去請進來,才能真正邁入中高端。國內企業不能永遠亦步亦趨,跟在別人后面,要有自己的高技術產品。中國農機工業可以通過“開發、購買、引進”的途徑解決長期以來技術創新匱乏的難題。雷沃并購意大利馬特馬克公司,中聯重機成立歐洲研發中心等,無不預示著有追求有實力的中國農機企業對于技術領先上的渴望和執著。中國畜牧機械生產企業完全可以采取合資、并購、引進的方式在技術和管理上快速突破。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