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新技術落地天津 秸稈變身生物炭
新技術落地天津 秸稈變身生物炭
“秸稈焚燒,污染環境;而采用炭化技術,卻可以變廢為寶,生產出優質生物炭,可肥田、改良土壤。這項成果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發明的,剛剛投入生產。”日前,記者一走進天津市農業局試驗林場生物碳生產車間,負責人劉文政就介紹起這個神奇的項目。記者看到,一袋用秸稈剛生產出的生物炭,由很多黑色的小塊組成,握在手里特別干爽。
一座6米多高的灰色生產設備矗立在車間正中央,秸稈在這里是怎樣變成生物炭的呢?劉文政說:“第一步要在右前端的小型燃燒裝置里裝入引火燃料,生產出700度的高溫煙氣,然后把煙氣輸送到中間這臺炭化爐里,這時就可以裝進秸稈進行炭化生產了。秸稈在炭化爐里要進行高溫燃燒、快速烘干,然后自動進入下一個環節:高溫冷卻,**后就可以生產出生物炭了。這套設備是陳溫福院士發明的,工藝設計簡單實用,成本也不高,整套設備只需投資80萬元左右。”
“這些生物炭,主要用來肥田,改良土壤,作用非常明顯。”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專家鄭玉鎖興奮地說,“具體說就是用生物炭為基質,生產緩釋肥和土壤改良劑進行還田。生物炭具有極好的吸附緩沖能力和保肥保水性能,可有效改良土壤結構、提高肥力、解決土壤退化問題,從而實現農業生產良性循環。”劉文政補充說,施用生物炭后土質更疏松了,有機質含量大幅增加,促使農作物增產達到20%以上。還可以間接地減少化肥、農藥等化學品的施用量,特別環保。
天津市農業局副局長陳吉順介紹,生物炭是指農林廢棄物等生物質,在缺氧和一定溫度條件下熱解形成的富碳產物,可以讓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是天津現代都市農業急需的新技術。為了加快引進,他們積極和中國工程院陳溫福院士對接,多次邀請他來天津考察,**終于今年6月在天津落地生產,每年可生產1萬噸的生物炭。目前天津年產秸稈270萬噸,如果全部實施這項新技術,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將會非常顯著。
“用稻殼生產的生物炭,除用于農業生產以外,還可以用于鋼鐵輔助生產,每噸售價高達1800元左右,農戶又多了一條增收渠道!”劉文政笑著告訴記者。(記者陳忠權)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