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創新驅動 提升現代農業“馬力”
創新驅動 提升現代農業“馬力”
深耕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不斷豐富產品線,中聯重機成長為本土產品鏈**全的農業裝備制造商
5月底,皖北大地一片金黃,迎來夏糧豐收。從“豐收在望”到“顆粒歸倉”,關鍵是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打好搶收仗。
“今年剛買的一臺中聯重機制造的小麥聯合收割機,跟以前的比馬力足、收割更快更干凈。”在亳州市譙城區十里河鎮,種糧大戶孫恒彬告訴記者,這些年農機升級明顯,特別是各個農事環節都有相適應的農機,不管是深松耕地,還是糧食烘干、秸稈處理。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機械化。隨著農業規模經營發展,對農業機械提出了新要求。中聯重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金富表示,當前中國農機裝備結構不合理、產業相對落后,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求。“中聯重機抓住我省現代農業機械產業集聚區落戶蕪湖的機遇,深耕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
2015年,在全國農機銷售整體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中聯重機農機業務逆勢上揚,銷量增長超過20%。“預計今年仍將保持20%以上的增速。”王金富分析,支撐這一漂亮成績單的,正是緊跟現代農業發展腳步,不斷豐富產品線,從主糧作物向特色農業拓展,從耕種收單環節向全程解決方案提升。
今年年初,中聯重機在蕪湖工業園發布4大類共11款農機新品,涵蓋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拖拉機、收割機、烘干機、打捆機等高技術附加值產品。
在中聯重機蕪湖4.7萬平方米的龐大數字化工廠內,云集了大量全球**流高端設備:先進的數控激光切割機和國內行業領先的沖壓設備,沖壓件一次成型,合格率達99%以上;臥式加工中心采用日本原裝進口設備,對各類較大型號機器的精確加工精度能達到歐美精度要求……這些現代化的裝備制造技術,可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媲美,有力地保證了農機產品質量。
目前公司農業機械已覆蓋小麥、水稻、玉米、油菜、甘蔗等主要農作物的育種、整地、播種等農業生產全過程。產品形成拖拉機、收獲機、經濟作物機械、烘干機、農機具等10多個產品線、50多個產品平臺、750多種產品資源的組合,是中國本土產品鏈**全的農業裝備制造商。
如今,以中聯重機農業機械產業為龍頭,玉柴聯合動力、谷王烘干機、蓬翔車橋等企業為支撐,一個現代農業機械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在蕪湖崛起,到2020年基地產值有望達500億元。
以科技創新為支撐,謀求高端市場,在世界高端農機舞臺唱響“中國智造”好聲音
5月19日,一支由200余臺谷王收割機組成的跨區作業隊從亳州焦魁農機合作社啟程,開啟今年三夏跨區作業序幕。作業隊將輾轉安徽、河南、山東、河北等省份,機收面積預計會超過百萬畝。
“我搞小麥機收作業10多年了,過去都是國外機器,現在國產機械上來了。”跨區作業隊指揮、焦魁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焦魁告訴記者,今年社里不少農機手購置了中聯重機谷王TB70收割機。“在下地試割的時候,效率遠超同類機械。”
一說到農機,很多人腦海里浮現的是“傻大粗”的形象。走進中聯重機,不斷進步的現代科技,讓新一代的農機“內外兼修”。“以洲際平臺動力換擋系列拖拉機為例,它們外觀時尚、前衛,飽滿而又棱角分明,絕對‘高顏值’。”中聯重機洲際平臺拖拉機項目負責人羅延春介紹。進入駕駛艙內,工藝細節**具匠心,駕乘體驗靈動舒適。在機器性能的設計上更是獨具匠心,其整車動力系統、驅動前橋、電控系統等均采用全球高端技術與供應商資源。“在德國漢諾威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展出時,甚至受到歐洲農場主青睞。”羅延春說。
我國農機行業存在結構不合理、水平偏低問題,市場急需的高端農機裝備基本被國外品牌壟斷。“這不但意味著農機產業發展不足,還會導致缺少適合本省農情的高端機械,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王金富強調,安徽建設現代生態農業強省,必須有切合自身需求的現代農機產業作支撐。
記者了解到,中聯重機每年拿出數億元用于前沿技術的研發,占銷售收入3.5%,穩居行業領先水平。目前公司已申請專利1241件,其中發明專利172件,完成省級高新技術產品認定12項,榮獲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稱號。“自主研發的一款履帶式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獲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和三等獎,為提升我省水稻機收水平提供重要裝備支撐。”王金富介紹。
通過集成創新開發出具有領先水平的產品,中聯重機推進農機制造由勞動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轉型,變農機制造為農機“智造”。企業擁有一支400多人的專職農機研發隊伍,通過在海外設立技術研發中心,與十幾家全球知名企業開展廣泛合作,在高端市場“話語權”不斷增強。目前,中聯重機已面向國際高端農機市場推出多款與世界標準同步的拖拉機及收獲機械新品。
以甘蔗收獲機為例,過去高端機型都是“洋品牌”壟斷。今年初,谷王AS60甘蔗收割機交付用戶,外資品牌同類產品價格由280多萬元降到180多萬元。“自主品牌不但撐起了中國制造的脊梁,也為廣大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繼續高舉自主品牌大旗的信心。”王金富表示。
站在“互聯網+”風口,以全程精準機械裝備為基礎,推動精準農業和智慧農業發展
你是否設想過這樣一個場景:保存在倉庫里的糧食水分含量過高,系統立即通過傳感器啟動烘干設備,待水分達標后自動關閉,全程不需人為干涉。如今,這種“智慧倉儲”正向我們走來。
“以傳感器、微控制器、水分檢測設備等為核心,智能一體化控制系統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通過計算機終端和軟件操作,實現遠程監測、控制、自動化作業和高效服務。”羅延春介紹,目前,這套智能糧食烘干系統已在部分地區投入使用。
在互聯網時代,中聯重機率先提出了符合中國特點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該方案依托云計算、傳感網、3S等多種信息技術以及專家智庫,實現農業信息數字化、農業生產自動化、農業管理智能化。其業務研發涵蓋了從計劃、播種、施肥、作物監測、噴藥、收獲到烘干貯存的農業生產全過程。此外,中聯重機“直通到田間”農機創新服務體系也應用了云平臺、大數據、在線互動、遠程診斷等先進的信息化手段。
服務我省農業轉方式,實現綠色高效,中聯重機著眼于以水稻、玉米、小麥等大宗農作物種植生產全程機械化,中聯重機正以動力機械與機具的精準組合為支撐,實現農田整治、智能育苗、精準播種栽插、變量噴藥、節水灌溉、精準收獲等精準作業。“通過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的創新應用,中聯重機農業機械將引領改變國內傳統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為進一步提高我省農業生產效率,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貢獻力量。”王金富說。
更多公司信息,請訪問: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