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貧困戶當上農機手 一天能掙150元
貧困戶當上農機手 一天能掙150元
紅溪村農機手正在插秧
“雙搶”時節,蜀鄉田間“鐵牛”奔忙,豐收了一地金黃,又新添了一片片新綠。5月24日,記者在蒼溪縣采訪發現,農機已成為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好幫手:有的貧困戶被農機合作社聘請為機手,掙取勞務費;還有些貧困戶則依托縣農機局的支持,購買農機開拓撂荒地并為他人提供農機服務,實現了增收脫貧。
依托農機合作社駕著“鐵牛”找錢
在蒼溪縣元壩鎮紅溪村,貧困對賈定志來說,已成為過去時。他高興地告訴記者:“去年底,我家就已經脫貧摘帽了!”
原來,賈定志在元壩鎮六六紅農機專業合作社當機手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了,當機手的勞務費成為他家的一筆重要收入。“我把家里的6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每畝有400元的流轉費。”賈定志說,“合作社請我當機手,干一天就有150元收入,大小春干下來,我能掙將近1萬元。”
六六紅農機專業合作社于去年4月成立。合作社出資購買了收割機、插秧機、拖拉機、播種機等近20臺農機,急需機手。“我們請了16名機手,其中就有12名是流轉土地給我們的貧困戶。通過合作社的田間培訓,他們掌握了農機操作技能。”合作社理事長楊廷伍說,“縣農機局在給我們開培訓會時,也號召我們幫扶貧困戶。我們每天為機手開的是150元的工錢,一年干兩季,一般能掙八九千元,多的能掙上萬元。一年多來,貧困戶機手還利用我們的農機,把自家的撂荒地都種上莊稼了。下一步,我們添置機具,還是考慮請貧困戶來當機手。”
賈定志說:“到現在,12個貧困機手,估計有一半都脫了貧。”
“我們積極倡導把貧困戶吸納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當機手,縣上每年組織一次機手培訓。”蒼溪縣農機局局長陶書奎說,“全縣17家農機專業合作社,現已吸收建卡貧困戶社員190余個。貧困戶以土地入社,農忙季節參與合作社勞動,在合作社平均年收入超過8000元。”
購買農機單干規模經營拔窮根
在雙河鄉龍寨村一組農戶吳勝國的院壩里,擺放著3臺農機,地上晾曬著豐收的小麥。去年底,吳勝國就靠農機甩掉了建卡貧困戶的帽子。與其他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當機手不一樣的是,吳勝國選擇的是單干。他自己購買農機,揀別人的撂荒地耕種,并為周邊農戶提供農機服務。
“從2013年到現在,我購買了微耕機、收割機和插秧機,既享受了國家購機補貼,縣農機局也給我補助了一點兒。3臺農機我只花了兩萬多元,錢大部分都還是借的。”吳勝國說,他今年60歲了,以前在外地打工,長期從事高空作業。隨著年事已高,越來越感到高空作業的危險。2013年,他和老伴回家揀別人20余畝撂荒地來耕種,全憑老兩口勞力。“有一次,縣農機局陶局長來村里走訪,問我們這樣栽秧,20多畝要栽多少天?我說要20多天。陶局長就說,20多畝用插秧機,兩天就能搞定。”
后來,縣農機局給了村里幾個農機手培訓名額,其中就有吳勝國。為了調動吳勝國的積極性,要求吳勝國必須也要出一部分資金。就這樣,吳勝國前前后后添置了3臺農機。
吳勝國說,有了農機后,他種的撂荒地已上百畝,同時,還要為缺勞力戶育機插秧苗。他說:“我為缺勞力戶機插機收,別人每小時收費六七十元,我只象征性收二三十元。去年,我光是農機服務這一項就掙了1萬多元。”
龍寨村“第一書記”、蒼溪縣農機局科教股股長李晉說:“現在,吳勝國的耕種畝數比以前翻了4番。從收到種,只花半個月。同時,他們用自己種的糧食,喂雞喂鴨喂豬,實打實地掙了錢。保守估計,他一年收入不下4萬元。”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