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補品質短板 促供需對接 棉花產業要練好“硬功夫”
補品質短板 促供需對接 棉花產業要練好“硬功夫”
“十三五”期間,農業要推進供給側改革,為我國農產品行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帶來重大機遇。本報推出“透視農產品供給側改革”專欄,聚焦我國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營銷、品牌等全產業環節,探討新時期我國農產品行業的發展方向。
日前,由中國棉花協會主辦的2016中國棉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湖北武漢召開,棉紡織業共同探討“新格局下的棉業發展之路”。
今年是我國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政策的第三年,從試點看,棉花價格開始回歸市場,棉農基本收益得到保障,紡織原料成本下降,改革效果初顯。但是植棉成本居高不下、產能過剩及市場有效供給不足等問題依然亟待解決。中國棉花產業補品質短板、加快產業鏈融合的重任迫在眉睫。
國產棉的“軟肋”
“去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是近13年以來的**低值,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比較低的一個水平。”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高芳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5698萬畝,比2014年減少10%;總產量560.5萬噸,同比減產9.3%。盡管產量減少,儲備棉庫存量卻達到歷史**高位,2015年度儲備棉庫存超過1100萬噸,幾乎占全球庫存量的一半。
植棉成本居高不下。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2015年內地植棉總成本為每畝1125元,新疆地方手摘棉種植總成本達每畝2185元。“棉花價格卻以下跌為主旋律。”高芳說,棉花種植高成本、低收益,棉農積極性隨之而降,“中國棉花協會前不久的調查顯示,今年棉農植棉意向面積減少11.5%”。
一方面庫存高企、價格下跌,另一方面卻是有效供給不足。“好棉花缺乏、差棉花堆積。”國產棉質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多年來都是下游棉紡織企業的一塊心病。我國棉花品質與具有天然優勢的澳棉、美棉相比本來就不足。近兩年,棉花質量問題越來越突出,一些關鍵性指標與國外高價進口棉存在明顯差距,而國內紡織企業正面臨轉型升級,逐步由生產中低端產品轉向高端產品,對高品質棉花需求不斷增加,供需矛盾凸顯。
主因是產不對需
棉農的棉花不好賣,而紡織企業卻“少米下鍋”,產不對需正是當下我國棉花產業的窘境。究其原因,高芳認為,一方面與我國在過去短缺經濟中形成的追求數量產量的總量思維有關,政策引導上一直提倡單產,以支持快速發展的紡織工業,前幾年實施的臨儲政策,客觀上也造成忽視棉花品質的生產格局,“在現有條件下,質量高相應單產低,單產高質量也會相應低,棉農怎么劃算怎么來。如果高質棉市場價低,就無法調動棉農積極性”。
機械化程度不高也是影響國產棉花質量的一大原因。我國棉花大部分依靠人工采摘,化纖絲、頭發等異性纖維的混入不可避免,紡織加工時難以清除,導致染色不均、斷頭等情況出現,既影響了棉紗和布的質量,也增加了后續挑揀的成本。“光是人工挑揀‘三絲’,每公斤棉花就得增加300元至500元成本。”高芳介紹,目前在新疆產棉區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外,其他棉花采摘幾乎全靠人力,人工采摘成本達1公斤2元,占了棉花價格大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告訴記者,目前國內棉花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62%,美國只有4%。
種植成本高企,導致國產棉缺乏競爭力。湖北銀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蔡亞軍說,棉花臨儲取消后,價格隨行就市,皮棉由2013年每噸1.3萬至1.6萬元降至目前的1.2萬元左右,但仍然比國外棉價每噸高出差不多1000元,加工企業采購壓力依然不小。
收購價格高,下游加工市場也動能不足。由于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市場需求疲軟等因素,許多棉花加工企業這幾年過上了“寒冬”,產能過剩,不少關門停產。2015年度,僅新疆具有資質認定的400型加工企業就有815家、1069條生產線,加工產能是棉花產量的近兩倍。僧多粥少,新疆棉花協會會長肖玉清說,“企業‘吃不飽’就無法產生規模效益,為爭搶資源,不少企業混等混級收購加工,必然又會影響質量”。
關鍵是品牌提升
紡織市場低迷,而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品牌、安全性要求又不斷提高,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駱琳認為,現在需要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適應需求的有效和中高端供給,重點是提高棉花生產的質量和效率。
品質是我國棉花產業的短板,如何提升品質、補齊短板?程國強認為,政策引導至為重要。目前棉花供需錯位,實際上表明政策到了該調的時候,首要的就是調整價格政策。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新疆試點提供了樣本。從2014年開始,國家實施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變棉花直補為按交易量對棉農進行補貼,讓棉花價格回歸市場,既保護了棉農利益,也有效調整了生產結構,棉花總體質量有所提高。“過去補貼花了很多錢,但是沒有達到應有目的,反而造成國產棉進入倉庫,國外棉進入市場。現在的政策使效能提高,也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福利。”程國強說。
推動國產棉品牌提升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創品牌就是實施品牌戰略,有利于破解棉花產品成本高、溢價低的困局。”駱琳說,2010年中國棉花協會注冊了“中國棉花”品質證明商標,通過舉辦推廣活動、培訓、網絡及媒體宣傳等方式,倡導“國產、優質、純棉、環保”理念,追求中國棉“硬功夫”,推動行業提質增效,促進國產棉消費。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