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從“農機達人”到“農機創客”
從“農機達人”到“農機創客”
殷懷學,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油坊店鄉賀寨村一位普通青年農民。他高中畢業外出打工學會農機鑄造技術后,毅然返鄉自主創辦機械制造公司。經過10年的創新拼搏,成功探索出一條“公司+農機合社+示范基地+農機戶”的農機產業化經營路子,從一位“農機達人”成長為“農機創客”,實現了創業富民的夢想。
打工學技術,返鄉變身“農機達人”
1988年,殷懷學高中畢業回鄉后,積極響應縣政府、縣人武部和團縣委的號召,參加了正陽縣農廣校農機推廣專業學習,拿到了“綠色證書”,并與同班學員賀曉爭結成“農機鴛鴦”。結婚時,賀曉爭沒有購置高檔嫁妝,而是買了400多冊農機方面圖書作為“嫁妝”。后來,殷懷學又投資了3萬元,訂閱了15份科技報刊,在村里創辦了一個“民兵農機書屋”。
通過訂報,讀報、學報、用報,殷懷學小兩口不斷開闊視野。當他們看到當地父老鄉親們仍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體力耕作,到頭來卻只能解決溫飽時,小兩口坐不住了。“農民想致富根本的出路在于實現農業全程機構化,不如現在趁年輕外出學點機械制造技術,將來也好為父老鄉親找到一條創業致富的路子。”于是,在妻子的支持和朋友的介紹下,殷懷學跟隨本村勞務大軍到山東濟南一家農機鑄造廠打工。
在機械鑄造車間工作的日子里,白天只要有一點空閑時間,殷懷學就如饑似渴地攻讀農機具維修和電焊、氣焊、切割技術方面圖書。夜晚,工棚里早已鼾聲大作,他還在燈下埋頭苦讀《農機工程和鑄造企業經營管理》。就這樣殷懷學硬是把農機專業及企業管理方面的遠程職業教育課程啃了下來。不僅如此,殷懷學還潛心向一位電焊師傅學習農機具電焊、氣焊、切割等技術。經過4年的勤學苦練,他練就一手過硬的電、氣焊和切割技藝。2002年,殷懷學成了農機鑄造廠的焊接能手和車床鉗工操作技藝標兵。就在這年年底,殷懷學懷揣技術返鄉創業。
返鄉之后,殷懷學用打工掙來的30萬元,加上向親朋好友籌資100萬元,租賃承包了正陽縣金種子農機修造廠經營使用權。從此,殷懷學有了用武之地,他一邊進行小型農機具改造生產,一邊與縣農機局“聯姻”承擔新型農機制造項目研究。在殷懷學的管理下,企業由弱到強,逐步形成了集科研、示范、推廣一體化、修理、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一條龍”式服務,不僅生意越做越大,還安置了180名本村青年就業,而殷懷學也變身成為熟悉制造管理的“農機達人”。
研制新機器,成為花生農機創客
2005年,隨著修造廠逐步走上正軌,殷懷學的創業夢被激發起來。這年春季,他經過市場調查,發現隨著國家農業政策的調整,農業機械大型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村小型農機具市場逐漸冷清,小型農具維修市場也將被逼進“斷頭路”。另外,正陽縣是全國花生種植第一大縣,150萬畝花生生產的基本出路也在于機械化。因此,為了補短板、降成本、減輕勞動強度,讓花生“出土”不再難,殷懷學在縣有關部門的幫扶下,注冊資金1000萬元,將農具修廠更名為正陽縣拓墾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天,殷懷學帶領公司團隊來到賀寨村農機合作社社員賀永遠的花生地里,看見老賀頂著烈日,戴著草帽,坐在傾斜擺放的鈔網前,不停前后揮動著手臂,將身旁一排排花生割下來。老賀對殷懷學說,種花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此合作社不敢承包太多地種植花生。尤其是收獲花生的時候,需要一直蹲在地里,拿著鐮刀不停割,**后還要將花生一顆顆摘下來,站得太久起來頭暈眼花。所以大家覺得太辛苦,都不愿意多種。
為解決花生出土難題,殷懷學的農機研發團隊設計制造出了4H系列滾筒式花生收獲機和摘果揚場機,并免費在賀永遠的地里實驗、作業。看到機器收獲花生又快又好,農民們馬上在自家花生田里換用了新機器。
很快,殷懷學又設計制造出花生多功能施肥機、覆膜播種機、挖掘機、多功能收獲機等60多種類型花生機械,年產機械設備6600多臺,年創產值4600萬元。公司研發生產的第三代花生播種機、收獲機、摘果揚場機等20種產品還被列入政府農機購置補貼目標,給農民生產帶來了方便和實惠。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