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中聯重機的改變與堅持
中聯重機的改變與堅持
盡管身份變了,名稱改了,但中聯重機股份有限公司(原奇瑞重工)總經理王金富和他的團隊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之奮斗的事業方向一直沒有改變。
雖然時移事異,但深耕農機市場,為糧食豐收助力,把企業培育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的農業裝備品牌,擠入全球前五強,一直是這個團隊和這個企業的目標。
做強·做大
從成立至今,中聯重機就不曾缺少關注,業界也將其贊譽為**具成長力的企業,但顯然距離上述目標還相距甚遠。
成立三四年,擠入行業前十強,2013年產值近40億元,這樣的速度在農機行業可以說是史**前**,但這還不夠,有報道稱僅約翰迪爾一家的產值就足以涵蓋國內農機前十家的總合。
因此要進入全球前五強,迅速做強做大是中聯重機不二的選擇。
可現實的情況是我國農機中高端市場,基本是外資品牌一統天下。隨著去年德國克拉斯并購金億,世界排名居前的農機巨頭已全部扎根中國,歐美五大農機企業(約翰迪爾、紐荷蘭、愛科、道依茨法爾、克拉斯)、日本的三大農機企業(久保田、洋馬、井關)均已在我國建廠。
是難局也是機遇
首先,農機在中國有足夠大的市場容量。2012年中國規模以上農機工業總產值達到3328億元,成為全球農機制造第一大國。2013年中國農機增幅仍超過15%,這在機械行業里并不多見,足以說明這仍然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業界也認為未來十年仍會是黃金十年。
其次,雖然國內有福田雷沃重工、一拖、五征等規模農機企業,但整體來看,行業集中度仍然不夠,這也是為什么約翰迪爾一家的產值能涵蓋我國前十家農機企業的主要原因。
再其次,農機行業經過十年的發展,用戶對優質農機的接受度提升非常迅速,也就是這個市場已經基本成熟,只要產品有競爭力,可以迅速被市場所接受吸納。
**后,記者認為農機行業部分品種也是可以通過做量來迅速提升市場占有率的,比如拖拉機以及收割機等,這一特點與工程機械類似,而與機床工具等小批量多品種的特性不同。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日前參觀了在武漢舉辦的國際農機展,并出席了中聯重機新品牌和新產品發布會。在他看來,以土地流轉政策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必將為農業機械行業的發展釋放廣闊的市場空間,中聯重科的農機板塊將擁有一個長期穩定、規模較大的市場空間。
對于發力點,在此前的并購會上,詹純新曾公開表示,一方面會通過自己的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積極搶占中高端市場,另外也會尋找合適時機和伙伴,積極進行海外并購,去整合海外技術與市場資源,成為世界級的農業機械企業。
或許是在工程機械行業戰斗的經歷讓中聯重科的行事風格更加犀利了。從2008年首次提出進軍農機領域的戰略構想,到2013年初組建農機事業部、年中在美國芝加哥成立農機研究所、年底落子重慶璧山打造百億級農業產業園,再到成立中聯重機,中聯重科在農機市場的動作清晰而有力。
同臺競技
正如上面所說,世界農機巨頭都已紛紛在中國落戶,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國內市場就是國際市場。
但這并不是僅為農機行業所面對,我國的工程機械、機床工具等完全市場化的行業都早已是這種狀況,“狼”早已進入了,如何同臺競技只能是各憑本事。
雖然競爭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高性價比的產品才是制勝的王牌,這也是為什么久保田部分產品在2014年被取消補貼的情況下,銷售依舊沒有受到大沖擊的內因。但如果這一情況發生在國內企業身上,結果就大相徑庭了。
技術落后是機械行業大多數子行業的痛。行業人士曾分析說,中國加入WTO十多年,很多自主品牌制造企業真正意義上只有一二十年的發展歷史,卻要跟來自發達國家有百年發展史的企業同臺競爭。由于歷史原因,中國的機械企業過去大都把發展重點放在規模擴張上,在一些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的領域少有建樹,由于自己不會做,所以不得不以高價從外國進口。
而同時盡管近年來國內關鍵零部件產業的發展也比較快,但不少主機企業還是愿意依靠進口部件來提升產品競爭力,靠性價比去吸引用戶。
這種走捷徑的方式雖然短期內抓住了市場的需求,使得行業、企業快速發展,但這更似一種虛胖,也會對行業的發展留有后遺癥,**明顯的就是企業創新動力不足,配套行業發展趕不上主機需求。
中聯重機副總經理陳擁軍說,中國到現在僅僅是完成了農機的普及,但后續的發展是結構調整、技術升級、解決節能環保和農業可持續問題,而真正的高端技術不是用錢就能買進來的,特別是隨著中國的制造能力增強,外國對我們的戒心也越來越大,這就迫使我們不得不更加注重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他說,雖然創新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但不少企業仍在亦步亦趨,行業的同質化現象仍在加劇。當前形勢下企業創新所面臨的兩大難題:一是創新需要較大投入,二是創新的成果很容易被復制。
“企業創新,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需要耗費大量的人財物力,短期內不一定能出成果。現在行業競爭很激烈,很多企業基本上都在努力做大自己的銷量,提高市場占有率,難以沉下心來搞技術創新。而且,目前我們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還需要不斷完善立法。今天你推出一款新產品,明天市場上就可能會出現類似的翻版。這在較大程度上打擊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
當然依靠自己的力量搞自主創新,并不等于閉門造車。整合全球資源,將一切可能的**領先產品、技術、管理和人力資源為我所用,才是中國機械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佳方式。
協同效益
詹純新曾表示,“重組并購可以把中聯重科在工程機械積累起來的優勢注入到農業機械,把資本運作的優勢注入到農業機械,將放大原有優勢。同時,我們將充分信任和授權中聯重機的團隊,通過聯合、合作和發展模式創新,加快提升技術、市場、管理能力和資本能力,實現市場競爭能力和國際化水平的提升。”
在新品牌啟動儀式上,中聯重機北美研發團隊首次亮相發布會現場。據了解,北美研發團隊的前身是成立于2013年的中聯重科美國農機研究所,旨在針對未來農業市場的發展趨勢,設計研發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的農機產品。
而在隨后的新品介紹環節中,企業也推出了六款農機新品:TB70小麥收割機、PL40履帶式全喂入聯合收割機、AS60甘蔗收割機、SG80乘坐式高速插秧機、RN1004動力換擋、LZ702履帶式拖拉機。
北美研發中心首席工程師DavidBlomberg表示,此次推出的部分新品在產品研發、制造環節真正融入了歐美技術元素和創新理念。
對于今后中聯重機的規劃,王金富表示,公司將通過整合、升級和全球化,做農業生產機械化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首先是產品升級。目前中國農機產品主要占據低端市場,公司會通過對產品、技術、質量、性能的全面升級,有步驟的進入中高端產業鏈,未來中高端產品的比重要超過低端產品。
其次是網絡升級。產品到用戶手上,只是服務的開始,為此要在確保產品好的同時,打造高端的網絡服務體系。
再其次是管理升級。未來企業一定要靠體系支撐,內部管理要有重大的改變。
在具體的產品解決方案方面,中聯重機將緊貼國內農業的實際需求,在研發上把握好農機與農藝的有效結合,為中國農業提供量身定制的有效方案。在國際市場上,公司也會加速推進,并針對海外目標市場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據了解,今后中聯重機的業務會全部聚焦在農業機械上,原先的挖掘機和叉車業務會剝離出來進行整合,但中聯重科在國內外的網絡點以及其他業務服務也會為中聯重機的發展帶來協同效益,助其加速發展。
時勢造英雄。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這片廣闊的大地上,一定會涌現出一兩家國際化的農機企業,讓農業化生產更加精準、舒適和智慧。
更多公司信息,請訪問: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游客發布于2014-12-04 23:16去拖拉機吧!自己辨別真假! 搜貼 耕王 有圖片。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