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機經紀人顯威跨區麥收
農機經紀人顯威跨區麥收
隨著機械化的普及提高,各地聯合收割機購置量不斷增加。但由于其本身特有的投資高,時效短,回報周期長等特點,各地聯合機主人為了較快賺回成本,便根據我國麥熟從南及北的規律而選擇跨區作業。
但是有些機手抱著希望而去,卻帶著遺憾而歸。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作業市場監管不力,引入機具方服務不到位。跨區作業是按市場規律操作,但離不開當地農機部門的監管,否則作業市場將散漫無序,機手利益無法得到保障。機主每到一地,往往人生地不熟,容易與當地的麥農產生糾紛矛盾。一方爭分奪秒,人疲機乏,恨不得一下子把地里的麥子割完;另一方恨不得把錢塞進人家口袋,把自家的麥粒早一時歸進糧倉。在這樣緊張氣氛中,雙方難免起些摩擦,甚至激化成矛盾。機主一般怕惹事生非,耽誤更多的時間與金錢,多是忍氣吞聲。有急紅眼的麥農試圖攔截過路的割麥機,在沒有成功的情況下,一幫人將收割機砸壞。這種矛盾的存在,大大影響了跨區作業機主的積極性,于是,“農機經紀人”這種新型職業誕生了。
這種經紀人絕大多數是當地人,他負責的業務,一方面聯系外地收割機,向機主提供當地麥田面積、麥熟程度、麥收價格等信息,另一方面當機主到達目的地后,充當其代言人。這樣既加快當地麥收進度,又能防止機主受到麥農刁難,而保證機主順利取得勞動保酬。因為這類經紀人大多數在當地有社會背景,社會關系搞得來,又有處理問題的經驗。經紀人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保護了麥農和機主雙方的利益,而深受麥農和機主的歡迎。作為回報,經紀人能從中提取每畝大約10至20元錢的好處費,一個麥收下來,也能弄個盆滿缽溢。
農機經紀人的出現,雖然給農民帶來了某種程度的方便,但隨時而來也引發出許多非正常現象。俗話說羊毛**后出在羊身上,所有“經紀人”的成本核算**后累加到麥農身上,無形中加大了農業投入成本。前者經紀人在事實上可能架空機主和麥農,出現割麥服務價格個人壟斷。特別是由于部分農機經紀人素質低,做出坑農、害農行為,使農民對經紀人產生了不信任感。
農機經紀人整體業務素質亟待提高。農機經紀人相互之間缺乏信息聯系和交流,更缺乏自律管理及權益的自我保護機制。農機管理部門應加大對農機經紀人監管力度。每年都要堅持對農機經紀人在麥收之前進行有效的培訓,并由農機部門統一頒發資格證,及時把那些做出坑農、害農行為的假“農機經紀人”清理出麥收隊伍。同時,定期公布地區信譽良好的農機經紀人名單,對他們誠信的行為加以鼓勵。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