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發布時間:2024-07-11
每年“三夏”時節,大量收割機馳騁在我國小麥主產區廣袤的原野之上,投入到這場與時間競跑的重要農事之中。萬千農機手也與收割機一同啟程,沿著小麥成熟的路線北上收獲,構成了獨特的大國“豐”景。
在大國“豐景”的背后,中聯重科農機研發人員們亦化身追“豐”人,隨著夏收進度“摸爬滾打”于麥浪之中。與農機手不同的是,他們需要搶趕作物收獲時間節點,在“三夏”期間密集開展上百場機收試驗,以極致的標準打磨農機精品。
時間撥回到6月中旬,山東淄博市烈日當空,氣溫飆升至40℃,中聯重科收割機減損試驗在這火熱的環境下進行著。
一臺TK100MAX收割機在前行駛作業,數名研發人員緊跟其后快速奔跑。大量被粉碎的麥秸稈從收割機尾部噴涌而出,使尾隨的研發人員從頭到腳沾滿了秸稈碎片。收割機停下后,他們把散落在收集帶上的麥秸和糧倉里的糧食搜集起來,在經過稱重、復篩后,通過檢拾出糠草中籽粒和雜質的重量分別計算出機收損失率、破碎率和含雜率。
機收減損是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的保障糧食安全、增加糧食產量的重要舉措。權威數據顯示,如果全國的小麥機收損失率平均下降1個百分點,就能挽回糧食損失25億斤。為了最大化降低機收損失率,這些研發人員們會根據試驗得出的數據,對收割機工作裝置轉速、撥禾輪角度、脫粒凹板間隙、清選風機風量、風向等關鍵參數進行反復調試,使之達成最佳配比,穩定保持在最小損失率的工作區間。
“通過不斷的試驗,我們這款TK100MAX收割機可以達到0.2%的損失率。與國家所要求的1.0%損失率標準相比,低了0.8個百分點。”中聯重科小麥機技術專家宋所長表示。
對機收減損的極致追求同樣也體現在對產品的持續打磨上。在今年“三夏”期間,中聯重科“谷王”TK100、TE100系列收割機奮戰在各地麥收一線,以高效、穩定的作業表現獲得諸多用戶好評。但對于研發人員來說,讓產品更加可靠,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才是他們的追求。
在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指引下,研發人員們于5月初從四川開始田間試驗,途徑安徽、河南、河北、山東等區域。他們頂著烈日與收割機在麥田中“共舞”,通過上百場機收試驗采集工作參數、喂入量和作業性能數據,描繪出凹板間隙、篩子開度、風機風量等關鍵參數與作業質量的關系曲線,以及最佳工作參數下喂入量與作業性能曲線。除了性能試驗,他們還對各機型多種作業工況的油耗、扭矩、振動等數據進行采集,對產品進行了全面的評價、分析和改進。就是在這樣高頻次、高強度的田間試驗中,中聯重科收割機產品的各項性能不斷邁向新高度。
“在今年三夏期間,我們進行了約120場小麥機收試驗,總作業量在4800畝以上,可以說是非常充分地驗證了我們的產品在各種工況下的作業表現。” 項目負責人高所長表示。“我們也采集到了大量作業數據,并對試驗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和分析,為下一步產品升級提供了關鍵的支撐。我們有十足的信心,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加可靠、更加好用的農機產品。”
更多公司信息,請訪問: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 農機通Creative Commons ? 2009 - 2024 農機通?網站 工信部備案:京ICP備1303897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