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農機世界>>默認類別>>
導讀: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到李克強總理考察江蘇小城鎮和農場,一種新的農業經營模式破繭而出---“家庭農場”,一個起源于歐美的舶來名詞;在中國,它類似于“種養大戶”的升級版。此前,這種新型土地規模經營主體,一直以地方實踐為主,中央層面一直未對其做明確定義。
伴隨著中國農村自發承租、還有地方政府試推的土地流轉如雨后春筍,近些年出現的“種養大戶”們正走上中國農村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前沿,一種新的農業經營模式“家庭農場”破繭而出。但與美國的大型機械化農場、日本的家庭式高品質農場不同,中國國情決定,中國式“家庭農場”將是二者的兼收并蓄。這對于中國現代農業,乃至中央力推的城鎮化建設,也具有現實意義。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江蘇調研。一是去了江陰市新橋鎮,了解該鎮農民把土地流轉出去后到鎮里集中居住、到工廠上班的情況,并發表感言“大家既是新農民,也是新市民”、“小城鎮建設好了,會比大城市生活更方便”;二是去了常熟市古里鎮的“田娘農場”,考察家庭農場,并感嘆“土地也能產出黃金,但(一戶農民一畝三分地這樣的)小塊不行,要靠大塊”,“適度規模經營、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現代農業的有效載體,也是未來的努力方向”。在城鎮化和現代農業方面,江蘇走在全國前列,而要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中國急需又一次思想解放和制度創新。
三十多年前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了過去“大鍋飯”、激發了農民積極性,農村改革的成功,并通過提供低價農產品、廉價勞動力和農村市場反哺了城市改革,推動了中國城市化、工業化數十年的迅猛發展。但是三十年后,現在的問題是:農村和城市的差距過大,農民收入過低限制了中國經濟的內生力;地塊小效益低,很多農民撂荒土地外出打工,結果‘田地荒的人家有錢,田里種得好的人反倒沒錢’,這導致的結果是,農村大量農田閑置、效率低下,且留守小孩和老人等社會問題突出;農業發展跟不上社會和科技進步步伐,各家各戶傳統的生產模式已經沒有多少活力,缺乏規?;⑿畔⒒?、科技化、產業化、企業化和人才的粗放式農業,已到了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里的時候了。
一種新的農業經營模式破繭而出---“家庭農場”,一個起源于歐美的舶來名詞;在中國,它類似于“種養大戶”的升級版。概念上講,家庭農場,就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種新型土地規模經營主體,一直以地方實踐為主,中央層面一直未對其做明確定義。直到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一號文件中出現。
無論是在“人少地多”的美國、加拿大,“人地平衡”的法國、德國,還是“人多地少”的日本、韓國,農業家庭經營都是**普遍的農業經營形式。美國耕地占國土面積的20.5%,占世界耕地總面積的13.15%,人均耕地是世界人均耕地的2.9倍。美國的農業以家庭農場為主,約占各類農場總數的87%,而豐富的土地資源,及考慮到中西部開發戰略,決定美國走的是“大型機械化農場”之路。美國還把全國分為10個農業生產區域,每個區域主要生產1至2種農產品,建立和發展生產經營專業化。另外,從產前、產中到產后,美國的農業服務業日益完善,比如上游的農資企業在種子、農藥、獸藥、化肥、農機和飼料等領域提供專業化服務,相關學校、機構提供技術支持等,下游通過合作社組織,進行契約化生產,對接市場。
再看日本,耕地面積只占其國土面積的11.8%,占世界耕地總面積的0.30%,農業勞動力人均耕地僅為美國的1/37。耕地少,土地瘠薄細碎,這決定了日本必須實行專業化集約經營、且跟美國的大農場不同的“家庭式高品質農場”模式。此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隨著工業化發展,日本農村青壯勞力不斷涌向城市,在地里干活的,除了老人便是婦女。日本政府便通過鼓勵農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推動土地經營權流動,鼓勵農田租賃和作業委托等形式的協作生產,促進農地的集中連片經營和共同基礎設施的建設等,來實現有限且分散土地的盡可能集約化、規?;洜I。
再看我們中國,耕地大約占世界總耕地的7%,總量不小,但人均下來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1/4,且分布不均勻,耕地自然條件差,大量處于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區。尤其考慮到當前中國城鎮化對耕地資源占用、破壞,工業化對耕地質量損害,以及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日漸豐富和高標準的農產品需求。這種資源條件、形勢和需求都決定,中國必須發展集約型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家庭農場”就是一條路子,而且我們的“家庭農場”必須是汲取美日經驗的混合模式。有資源條件的平原地區等,可以部分搞美國式的大型機械化農場,而山地、丘陵等地區可以多搞日本式的家庭式高品質農場;此外,農業和農村作為中國經濟乃至關系社會穩定的重要“減震器”,保持中國農業的多樣性和容納人口的彈性,十分必要。
雖然今年一號文件首提“家庭農場”,但這種模式在中國已遍地開花。據悉,江蘇省規模10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已達7000多家,其中大部分符合“家庭農場”的標準。另外,近年來,上海松江、湖北武漢、吉林延邊、浙江寧波、安徽郎溪等地也在積極培育家庭農場,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有數據顯示,至2012年底,全國土地流轉面積約2.7億畝,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21.5%,經營面積在10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超過270多萬戶。
中央的大力支持,對這些“家庭農場”可謂久旱逢甘霖。近年來,雖然這些“家庭農場”或者說“種養大戶”發展迅猛,但也面臨諸多瓶頸和困難。首當其沖的,面對農戶承包地極其細碎的現狀,要實現土地規模經營,**大的困難就是租到成方成片的耕地,并確保租期較長、相對穩定。但由于中國農村土地產權模糊和農民的惜地意識,許多農戶不愿長期出租土地,加上缺乏制度規范、便捷的土地流轉交易平臺、土地流轉價格協調機制和糾紛調解機制等,致使家庭農場難以穩定地保持足夠的土地經營規模。一些農民流轉了大量土地做農場經營,或受沒有進行土地整理權限的限制,或缺少資金,對基礎設施和生產資料長期性投入能力不足,加上土地流轉不規范引發的隱憂,使家庭農場主擴大生產的積極性受到影響。一些家庭農場有所成就、想擴大規模,卻遭遇了融資難題。另外,農民們還缺少人才和信息服務、技術指導等。對此,中央在制度規劃、政策傾斜、產業和信息指導、人才培育和引導等諸多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做。
特別要說的是,在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這盤大棋中,發展家庭農場是枚關鍵棋子,它牽動的并不僅是農業,還對城鎮化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李克強總理在此次考察中就明確指出,適度規模經營可以提高土地、勞動力效率,更好更多地提供農產品,對新型城鎮化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就拿新橋鎮農民來說,新橋鎮方面向李克強匯報的核心內容是“三集中”建設。所謂“三集中”,是農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工業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農民居住向鎮區集中。對于這種“農民把土地流轉出去后在鎮里集中居住,到工廠上班”,李克強說:“大家都是‘雙新’,既是新農民,也是新市民。小城鎮建設好了,會比大城市生活更方便。”
通過發展“家庭農場”,不僅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業效率,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生產更豐富的農產品,還能通過農業產業化、專業化發展,帶動訂單農業、契約化生產、綠色農業等發展,這也可以帶動一部分就業。更多農民集中到城市、小城鎮居住,一方面促進了城市化和工業化,其本身消費和居住等需求也帶動城市發展,并提供給城市勞動力;另一方面,這部門既是市民、又是農民,還能享受土地出租帶來的收益,這將大大縮小城鄉差距。更重要在于,這種現代農業和小城鎮的發展,有利于更多優秀的農產品流入城市、支持全中國城市居民的生活,更是能疏解大城市人口過于集中難以承載等問題,有利于中國工業化、城鎮化更加均衡,做到城鄉二元結構的**終打通。
作者簡介:
常鳴: 國際問題研究二十余年,對國際焦點事件及與中國有關的國際問題有獨到的見解,為相關媒體撰寫專欄或博客,多次參與媒體在線訪談和與網友互動活動。
發表于 @ 2013年04月02日 19:06: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