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農機世界>>默認類別>>
近年來,農業機械化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性工程,國家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補貼農民購置農機具。然而,記者日前在河北省保定市采訪時發現,部分農機管理部門官員利用國家惠農政策干起了坑農害農的勾當。
虛假手續,暢通無阻
2010年底,河北省保定市檢察院調查發現,博野縣農機管理部門于2007年偽造50份農機補貼手續層層上報,在獲得省財政廳補貼后,農機管理部門負責人與一些農機生產企業負責人將國家下撥給農民的10萬元補貼款私分。
記者按檢察機關提供的名單到博野縣劉陀店村的村民李振興家調查發現,農機部門與李振興簽訂的補貼協議顯示,一臺節水精播機價格為3940元,國家補貼2000元。按規定李振興需要花費1940元才能購買機器,但李振興對記者說,這件事根本沒有發生過。
“我連拖拉機都不會開,怎么可能買播種機?”記者詢問李振興時,他對自己購買節水精播機是一頭霧水,協議上的簽名顯然是偽造的。
記者還了解到,在河北省的安國、定州等縣市,也存在此類問題。安國市原農牧局副局長霍立軍和農機辦管理科科長石永剛與河北一家農機生產企業負責人協商決定,將可獲國家補貼的50臺節水精播機置換成40臺玉米播種機銷售,從中騙取10萬元農機補貼,而農機辦負責辦理50臺節水精播機的虛假手續。
近年來,隨著國家農機補貼資金投入的增加,相關部門資金管理的權限逐步擴大。“這些官員既是惠農政策的執行者,又是惠農資金的管理者,集行政財務權力于一身,容易出現違規問題。”保定市反貪局副局長張克說,該系統內部的監督通常以自查形式進行,基本上形同虛設。
據知情人反映,一些主管部門出于對本地區經濟利益的考慮,往往對此類問題采取消極回避的態度,一些違法違紀行為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他們擔心問題一旦暴露,國家會減少下撥給地方農機補貼的金額。”
為獲補貼,競相行賄
按照國家規定,農機購置補貼目錄由省級農機主管部門制定,基層農機部門負責與農民簽訂補貼協議,經銷商按照農民購買時附帶的補貼協議到財政部門領取補貼。然而農機具購置又是純粹的市場行為,一些農機生產企業為了獲取國家補貼,不得不向農機管理部門“意思意思”,于是一項國家的惠農政策演變成為一場無序的競爭。
“我給200元推廣費,他們覺得少,就不推廣;別的企業給250元推廣費,就推廣。這樣一來,推廣費不斷攀升。”河北一家播種機生產企業負責人說,農機生產企業利潤微薄,這些費用**終還是轉嫁到農民身上,導致國家的惠農政策大打折扣。
一位當地有影響的農機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企業在領取補貼過程中,經常遇到縣級農機部門部分官員以服務費、宣傳費為由吃拿卡要,這已成為行業潛規則。如果企業不給他們回扣,產品銷路將會受阻,企業無法生存。
保定檢察院一位辦案人員介紹,山東恒臺一農機企業鄭某負責在保定銷售農機產品,他給各市縣農機部門官員行賄問題已被查實。
參與調查的保定市反貪局副局長張克介紹,自2004年以來,保定市每年的農機補貼數千萬元,巨額資金長期脫離監管,已查實的違法違規金額110多萬元。
信息不透明,農民不知情
記者調查發現,自2005年以來,保定市共有9個縣推廣節水精播項目,國家對這一項目的補貼涉及節水精播機1200多臺套,資金達270萬元,其中只有10多萬元補貼款按政策落實。
保定市反貪局副局長張克表示,辦案人員對1100余名登記造冊的購機農民逐一進行調查核實發現,絕大部分農民不知情。
例如,博野縣享受補貼農戶名單顯示,劉陀店村的張斌購買了一臺節水精播機。記者來到該村調查,由于張斌外出未歸,他父親對記者說,“他根本沒有買過什么精播機。”
保定市反貪局局長張華介紹,補貼內容公開,農民才能受益,這是農機購置補貼專項資金使用的基本原則。而調查人員發現,大部分涉案單位并沒有將補貼工作公開,暗箱操作成為主要形式。
如何保障涉農政務信息公開?張華提出,建立專項惠農資金網上管理公示系統,在縣級以上政府網站公布,享受補貼村莊、農民的姓名、住址、身份證號、項目名稱、補貼額等基本情況,全部錄入全國統一計算機檔案系統,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在縣級以上政務中心統一網上受理項目申請、復議和投訴,以及時解決專項資金和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保定市檢察院檢察長周慶平表示,2010年7月以來,保定市檢察院開展了集中打擊農機領域職務犯罪專項活動,立案偵查了8起案件,涉及博野、安國、定州等縣18名農機主管部門負責人,違法違紀行為涉及貪污、受賄、行賄、私分公款等。
發表于 @ 2011年03月20日 22:02: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