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王超安>>質量管理>>
作者:王超安
農機市場自2004年啟動以來,一直保持著平穩較快增長的趨勢,預計今年農機工業總產值有望達到2300億元左右,仍將延續穩健持續發展的趨勢。在農機市場發展的同時,農機配件市場需求也大幅增加,整個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然而伴隨著農機配件市場競爭的加劇,假冒農機配件一直是一個值得高度關注的問題,假冒農機配件企業爭食正規企業市場“蛋糕”的現象比較加重,使農機配件業瀕遭假冒農機配件的侵襲。這不僅加大對農機配件市場的沖擊、增加用戶的經營成本,而且影響農機市場又好又快。
假冒農機配件市場形成的因素分析
農機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配件體系支撐和保證。當前,制約農機配件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有三個:一是農機配件質量不穩定。一些農機配件剛剛投入使用就出現多種質量問題,影響到整機性能的發揮,降低了用戶的使用效果。二是農機市場假冒偽劣零配件屢禁難止。由于假冒零配件經營成本較低,經銷利潤較大,造成假冒零部件市場一直存在并占據一定的市場空間。三是農機企業售后服務意識差,服務網絡不健全。一些農機企業實力較小,不能夠按時提供農機配件,不具備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的能力,不能實現對售后產品的服務。
確切地講,用“便宜價格低質量”來形容目前一些地方農機市場上的農機配件**合適不過了,假冒農機配件已經對正常的農機市場造成很大的沖擊。一是產品標識不全,“三無”產品居多。這些假冒偽劣產品普遍無產品合格證、說明書和生產企業廠名。二是產品外觀退化。由于保管不善或存放時間過長,造成銹蝕、裂縫、氧化、老化等現象。如有的螺釘、螺帽用力一擰就出現問題,曲軸用不到半個月就斷裂,變成了一堆鐵的垃圾。三是產品出現變形。從外觀上查看,假冒農機配件光潔度低,有明顯的裂紋、砂孔、夾渣、毛剌等缺陷。值得高度關注的是這些坑農的農機配件大都打著“名牌產品”的牌子,其經營者無一不在其門前高掛著知名公司“專賣”或“特約經銷”的牌子與商標。
假冒偽劣農機配件之所以有市場,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生產者為獲取高額利潤,減少生產成本,降低工藝標準,采用低劣材料生產零配件;經營者以次充好、以假亂真,造成零配件市場假冒偽劣零配件泛濫。二是用戶缺乏辨別常識,或者是貪圖價格便宜而吃虧上當。三是企業不具備全方位服務的能力。由于自身實力較弱,不能通過完善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服務職能,對產品進行全覆蓋服務,提供產品備配件。
假冒農機配件的市場經營手段解析
沒有用戶的需求就沒有產品的市場。假冒農機配件市場在法規制止、企業拒絕、用戶排斥等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生存空間在不斷縮小,經營者的手段也在不斷的翻新。一些經營假冒偽劣農機配件者為牟取非法經營利潤,在經營中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手段。一是示真隱假暗中賣。由于害怕執法部門的監督和用戶的舉報。經營場所基本都是合格的備配件產品,基本沒有假冒產品。經營者把假冒產品專門存放,有固定的客戶源,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沒有確切的舉報執法部門很難發現。這類經銷者通常經營規模比較大,對市場危害**大。二是有真有假一起賣。組織貨源的時候,既有合格的備配件,也有假冒的備配件。在出售的時候,利用農機用戶辨別能力不強的弱點,把假冒產品當合格產品出賣,欺騙消費者。三是假的產品真價賣。這是根據用戶的“真貨不便宜”心理,假貨當成真貨買。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則把自己偽裝成受害者,設法將不利于自己的因素推出去。
假冒農機配件有著自身的產供銷流程。據分析,農機市場上的假劣農機配件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的渠道:一是舊物翻新。對從報廢的農機產品上拆卸的備配件重新進行翻新、包裝。這些備配件的使用已經達到或超過設計年限,內在品質和質量已經達不到使用要求,這類產品被翻新、包裝后從外觀上很難區分。二是劣質制造。為降低成本,用價格低廉的劣質原材料代替價格相對較高的優質材料,再把外形一樣的假冒產品當合格產品出售。三是劣品優銷。一些不具備制造能力和品質保證的企業,無法生產出合格產品,便把工藝不健全、材質不合格或加工手段落后的的殘次產品低價出售給一些經銷商,把不合格品當合格品出售。四是嚴進松出。企業對材料的進口和制造過程比較重視,由于管理流程脫節,在生產過程中業已淘汰、報廢的配件出口由于未能嚴格控制,出口較為松懈,被下游企業變相出售。這些產品往往帶有企業專有標志,一旦流入市場危害較大,企業可以說是有苦難言,只能對用戶進行賠償。
假冒農機配件市場的消除方式求解
假冒農機配件生產者和經營者**大的特點牟取非法高額利潤,假冒的多是名牌產品。不僅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轉,而且嚴重損害了用戶的利益,阻礙了農機配件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面對此種不正常現象,業內人士認為,為保護農機企業與用戶的利益,促進農機配件市場的健康發展,實現使農機配件企業走出真假配件爭食市場“蛋糕”的怪圈,必須執法部門、有關企業和用戶各方積極配合、相互促進,不斷壓縮、消除假冒農機備配件市場的生存空間,保證合格產品的健康發展。一是建立健全質量投訴監督管理體系。用法律法規舉措做到有法可依、執法有為,努力形成“上下連線,左右成網”的格局,有力地推動質量投訴、監督和管理工作的開展;落實“誰生產誰負責、誰銷售誰負責”制度,加大對違法經營者的經濟處罰力度,被假冒農機企業和用戶作為受害者,應根據市場影響計算出當前和今后潛在損失,依法有據地向假冒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索賠。二是完善備配件供應和服務體系。有能力的企業應加快推進服務資源結構調整,加快建立零配件基地,健全服務體系,完善服務流程,確保備配件和服務體系對產品能夠進行全過程服務,為農機產品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三是加強內部管理。打鐵還需自身硬,農機企業應加強內部管理,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利用高科技手段給產品打上防偽標志,使造假者現有的技術能力無法進行假冒。四是實施資格進入制度。為防止假冒偽劣農機備配件經營者無力賠償或者溜之大吉,有關部門應建立資格準入制度,讓經營者事先提供資金擔保或繳付一定金額的保證金,發生違規行為,先行賠償后并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五是加強鑒別技能培訓。有條件的企業應進行用戶培訓,幫助提高識別假冒農機配件能力,鼓勵用戶依法保護自己權益、支持企業發展、推動市場發展。
發表于 @ 2009年04月21日 19:56: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