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王超安>>個人觀點>>
作者:王超安
今年以來,農機市場啟動較早,呈現出產銷兩旺的趨勢。在多種利好因素條件下,農機市場今后仍將保持穩健快速發展的趨勢,農機企業應結合外部環境變化的趨勢,圍繞用戶經營導向,優化資源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管理能力,以“機”防“危” 避免出現大的階段性的調整,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
一、“機”中帶“危”市場產銷兩旺
今年1-2月份,農機市場表現與往年不同,提前啟動,農機企業迎來一個近年少見的“開門紅”。預計,這種趨勢將延至今后一段時期。一是市場提前啟動。2月17日,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在浙江省余姚市舉行2009年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發放儀式,拉開了2009年農機補貼的序幕,市場隨之而動開始啟動。農機市場主要產品大、中型拖拉機1-2月產量同比分別上升13.5%、28.4%,大型拖拉機產量接近1萬臺,中型拖拉機產量超過3.1萬臺。大中型拖拉機1-2月銷售臺份同比增長11.7%,達到3萬臺;收獲機械特別是玉米收獲機受補貼導向的影響,呈現出強勁的發展趨勢,全年大幅增長幾成定局。受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我國拖拉機企業1-2月份實現大中拖出口0.27萬臺,同比下降50.%左右。二是企業價值鏈高效運作。為搶抓當前難得的市場機遇,一些企業暢通產供銷環節,加足馬力生產,滿足當前市場的需求。2月份我國流通環節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15.4%,預計今后一段時期內國內原材料市場價格仍將弱視運行,給農機企業消化前期成本壓力創造了條件。由于市場提前啟動,基本解決了庫存、鋪貨居高不下的問題,減輕了銷售壓力,進入到良性循環階段,企業運營能力明顯提高。特別是2月份,我國大中型拖拉機產銷銷量遠遠超過去年同期水平,一些名牌企業出現供不應求的階段性高潮局面。一拖公司等農機企業生產的名牌產品提前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三是產業熱點不斷呈現。近年來,在惠農機制的推動下農機市場得到快速的發展,由于區域經濟、耕作習慣、耕種收水平等方面的不同,用戶的經營導向直接決定著農機企業的發展方向,帶動產品熱點不斷轉移。我國農業裝備逐步向大型化、廣度化、成套化、智能化、精準化發展,基本保持了與用戶經營能力的一致。大中型、節能型的收獲機械產品仍然受到用戶的歡迎;大中型拖拉機作為傳統的動力裝置,連續多年一直保持著穩健的發展趨勢。1-2月份,70-80馬力輪式拖拉機市場銷量**大,90-100馬力輪式拖拉機增長幅度較大,160以上馬力輪式拖拉機已經實現批量銷售,“農”字頭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有限的國內市場份額必將重新劃分,國內主要農機企業產業位勢必將重新改寫。
二、 “機”中防“危”推動市場演變
自2004年農機市場啟動以來,一直保持著平穩較快增長的趨勢。特別是在當前的金融危機的情況下,農機企業一定要把握好難得的市場機遇,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和機遇意識,既充分認識經濟環境急劇變化給企業發展提出的新問題新挑戰,又充分認識“三農”的基本態勢和長期向好趨勢,用足惠農政策、用好發展機遇、克服不利因素、實現發展目標,繼續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當前的市場機遇要求企業盡快克服三個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是未能與用戶經營需求一致。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已經進入中級階段,用戶購買農機的主要需求就是為了提高經營力。一些農機企業的發展導向不能完全適應用戶經營需求。從需求特點上看,用戶購買農機已經由傳統的家庭耕作的需要,改變為以區域經營為目標,以盈利為主作為購買農機的首要因素,具有節能和盈利因素的大中型農機成為當前用戶購買的重點產品。在一些地區農機產品需求逐漸呈現功率上升的現象。從購買季節看,用戶主要在春耕、夏收、秋收之前購買農機產品,其他季節則為銷售淡季。今年的農機補貼項目資金之多、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再創歷史新高,市場也隨補貼項目的實施應聲而動。從政府層面上看,通過采取重點補大中型、高性能動力機械和配套農機具的做法,對市場進行引導和調控作用。如果農機企業認識不到這些變化,很可能滯后于市場的發展步伐。二是產品配套性能跟不上市場需求。主機生產企業與配套農機具企業未能形成戰略聯盟,主機企業自身的農機具研發、制造能力普遍較弱。主機制造企業和農機具企業在產品調研、研發和配套等環節沒有保持同步,配套性能較弱,配套比例偏低,作業規模、作業效率、作業范圍受到一定限制,不能充分發揮主機的作用。世界發達國家的主機與配套農機具的比例比我國高出3倍以上。制造大型農機具的企業較少,中小型農機具的生產企業居多。新技術、新機具技術投入較少、推廣較慢,跟不上保護性耕作、復式作業、精細化作業、桔桿還田、粉碎和利用等方面的需要。三是結構調整步伐緩慢。用戶對農機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部分企業產品結構調整跟不上農業結構調整、改善耕作模式的步伐,產業換代升級緩慢,市場結構將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而進行有規律的同步調整。部分企業只重視當前的市場熱點而忽視未來的產品導向,未能及時淘汰落后產能,整合生產要素,拓展發展空間,用傳統的產品開發傳統的市場,缺乏市場細分、目標市場、營銷策略、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策劃和實施。服務資源結構調整不到位。不能夠通過完善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服務職能,對產品進行全覆蓋服務,推動企業轉型,為開拓市場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創造活力。
三、“機”中避“危”抓住未來機遇
今后一段時期內,農機市場將隨著惠農政策、產業導向和用戶經營能力不斷進行有規律的調整。農機企業要增強對未來發展的預見性、主動性、創造性,既結合自身實際,集聚自身優勢,破解發展難題,為保持當前市場平穩較快發展積極采取措施,又要提高利用內外部資源的能力和水平,為今后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創造條件。一是滿足用戶經營需求。我國農機化進入到中級階段后,用戶對農機產品仍然保持著剛性的需求,產品的經營性成為用戶購買農機的決定因素。國家惠農政策也將對大中型、節能型、技術性產品予以重點支持,無論是現在或是農機后補貼年代盈利性較強的農機產品需求將一直保持旺盛的趨勢。農機企業應抓住市場導向和用戶需求特點,在抓住、用好惠農政策的同時,堅定不移地用推進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用優勢資源投入到大中馬力、節能型、盈利性高的重點產業和關鍵產品之中,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開發適銷對路產品,推進產品創新,提高產品的經營能力,滿足用戶經營的需求。二是完善產品配套性能。著力尋求戰略聯盟的集聚效應,通過主機和農機具企業之間的戰略聯盟,形成產品調研、研發配套等資源共享互動的格局,提高主機和農機具的互配性。注重農機和農藝相結合,滿足區域性的需求特點,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有序發展。農機企業應以客戶為導向,及時改進產品,提高產品的適應性,將用戶需求融入到產業鏈的整個過程之中。跟蹤國際市場,對標產品性能,突出自身的差異性優勢,不斷深化產品結構調整,完善實用性和配套性,切實提高產品整體性能。三是加快推進結構調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產品結構,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確保企業產品經營的正常增長。在國內市場上,農機企業應緊隨惠農政策導向,做好市場細分,選擇好目標市場,制定切實可行的營銷策略,加快市場結構的調整;在國外市場上,盡管世界經濟形勢嚴峻復雜,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出口形勢比較嚴峻,農機企業仍要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利用兩種資源和兩種市場,通過發揮生產要素和價格優勢,著力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步伐,切實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采取國內生產國外銷售、國外生產國外銷售等方式,建立生產、營銷、采購戰略節點,以優質的產品保持和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推進企業的國際化步伐。加快推進服務資源結構調整。延伸企業價值鏈,由產品制造型企業向產品制造和服務型企業轉型,建立健全服務體系,完善服務流程,對產品進行全過程服務,為產品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OO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作者簡介:王超安,企業管理咨詢師,具備從事戰略管理、組織管理、市場營銷管理等方面的咨詢資質和能力,先后在各類媒體發表作品300余篇。管理咨詢師證書編號:0000557。
發表于 @ 2009年03月27日 11:18: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