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飛漲,利潤日薄,銀根緊縮,人民幣升值,中國機械制造企業面臨嚴峻形勢。
作為中國農機工業的一面旗幟,“農用車大王”時風集團今年境況如何?
經營壓力變大,在劉成強的臉上,記者看到的卻是沉穩與堅定。日前,記者從山東時風集團采訪了解到,上半年,時風集團在迭宕起伏、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下,各項經濟指標仍取得了可觀的成績。特別是目前機械制造行業利潤一片“歸零”的形勢下,時風前五個月的利潤就超過3億元。
剛到時風,劉成強就安排記者一行先去參觀時風的鑄造五車間、錦綸工業布二期工程、巨型輪胎車間以及電動汽車廠。這是時風2008年初開始的“1898工程”的四大重點建設項目,今年6月份,這四大重點項目均已順利投產。其中,規劃建設的二期1.5萬噸錦綸工業布工程項目產品切片和錦綸絲試生產成功;全鋼巨型工程子午胎項目產品試制成功并已進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電動轎車工程自投產以來,已累計生產銷售1500余輛。
時風車間內,生產線滿負荷運行,車來車往,熱火朝天。作為一家年銷售額已經直奔200億的巨無霸,劉成強“日理萬機”。到時風集團的下班時間了,終于騰出空的劉成強欣然接受了本報與中國工業報記者的聯合采訪。
記者一個直接感受是,時風又快又好的發展勢頭依然未變。
主動調整適應新形勢
記者(下稱“記”):企業不斷面臨新的經濟環境。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對時風年初定的目標影響大不大?請您談談目前時風的經濟狀況、您對目前形勢的認識和感受以及如何應對目前市場形勢的變化?
劉成強(下稱“劉”):上半年,時風仍然保持了穩健快速的發展。前六個月,時風銷售收入已經超過了96億元,比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11%。去年我們輪胎產業表現非常優異,斜膠大輪胎就掙了1.8個億,今年如果運行好的話,按我們的既定戰略執行,時風的整體運作就是健康良好的。
你們對股市如何看?我認為,如果股市不跌下來,恐怕宏觀調控沒什么作用。跌下來是對的,里面有一個很大很虛的泡沫。掉下來國家再控制資金,經濟膨脹就必然受到控制。從宏觀、微觀角度看,如果盲目發展,不顧消耗、不顧資源太少的實際,國家、企業會過不去這道坎。目前有些領域市場發展是不健康的,發展不是快的。還有的行業受到了一些國家發展政策的限制,管理比較混亂。
記:時風在成本上是比較低的。現在的高成本時代對時風帶來的沖擊是什么?您作為時風大總管,現在感覺**困難的是什么?
劉:感覺壓力非常大,大在哪里呢?就是市場在進一步萎縮,群眾購買力、社會購買力不旺,產品銷量降低。主要是原材料壓力比較大,上升幅度太大,農民收入的提高跟不上原料價格的提高幅度。譬如說發動機,原來都比較便宜,現在歐Ⅱ單缸機都上漲了50%,老百姓就感覺接受不了。我現在感覺價格鏈上漲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企業越早主動調整越好,越晚越撒手不管損失越大。
確切地說,目前**大的困難是購買乏力,市場受到很大的制約。作為企業領導,應該看得更遠一些,要有戰略性。要讓全體員工都看到變化調整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等到大家都注意到形勢很困難的時候才明白,就晚了。時風的好處就是風氣比較好,心比較齊,上下行動統一,步調一致。
記:鋼材成本占你們農用車的比例是多少?現在人民幣升值對時風出口有哪些影響?
劉:鋼材占的比例不小,我們制造部門對各個環節都有一本賬。
由于時風出口占總量的比例并不是很高。我們把出口的美元全部用來購買原材料,對我們的影響不很大。美元貶值要辯證地去看,咱用美元去買材料,有利于進口。
記:這巧妙地對沖了一下。那煤價上漲對時風自建的電廠用電還是否合算?
劉:由于煤價的上漲,時風電廠現在一個月成本比原來增加600萬元。但時風電廠現在仍是賺錢的,它的運行模式在電力行業中是先進的。
記:因為貨幣的調控,現在很多企業都感覺資金很緊張。時風原來的原則是不貸款或少貸款,那現在時風在資金上是否考慮貸一些款或已經貸款?
劉:時風集團是根據市場情況來運作的,現在時風的項目是根據時風資金總量來控制的,總體上是安全的。在資金緊張的時候集團會主動調低資金要求。目前在資金上沒有感覺到太大的壓力。
銀行都愿意拿錢來供應資產有效運作的優秀企業。像時風這種資信企業,銀行愿意把款貸給我們。時風是完全凈資產。我們這幾年賺錢了,可以應對原材料上漲,至于從銀行貸款,只要是理性的,也不要怕。
記:您是否感覺到,有很多企業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變化準備不足?您估計這一輪調整會持續多久?
劉:能源價格暴漲,讓很多企業感到不可理解。不過我認為這輪經濟調整對我們這種企業有好處。一個優秀的企業應該會主動適應這種調整,優勝劣汰,有利于行業洗牌。
很多宏觀經濟問題都是長期積累起來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國家運轉速度應該適度降低,適度發展非常關鍵,包括就業。我認為,國家能源資源承受不起經濟的過快發展。
盡管時風員工執行力很強,但對科學發展觀的理念真正主動地認識也需要一個過程。年初我對各個部門干部說過,在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形勢變化當中,誰不適應誰就會被淘汰。原先企業追求量的發展,現在是質的提高,你再用過去的觀點、過去的方法辦不到。這是新的形勢,企業要科學發展,持續發展,你就得適應這種變化。
高成本時代更重高差異
記:時風原先的優勢是“低成本、高差異”,但在成本走高的形勢下,時風有哪些應對策略?
劉:時風還是明顯突出差異化的。譬如說鑄造自動化、機械加工自動化,由于我們采用先進技術,在鑄造上由于實現了廢物利用,利用廢鐵、廢鋼就可以生產出鑄造配件。由于工藝先進,電動控制很到位,原來不容易控制的溫度、質量,現在都解決了,環保也解決了,質量控制好了,解決了很多問題。與其他一些企業相比,通過工藝改進廢棄物也掙了錢。同時,由于采用高新技術,原來工人不愿意做的諸如鑄造、機械加工等工作,由于現在勞動強度降低了,勞動環境改善了,勞動效率提高了,掙錢多了,員工能不愿意去做?
我深刻感到,制造成本的提高,只能通過先進技術、先進裝備,通過規模化生產、專業化制造來消化,技術創新之路是****之路,它能提高效率和效益、提高精度、降低成本。時風**大的特點是在行業中批量大,這個優勢使時風可以實現規模經濟。時風過去打下的基礎為時風現在采取這樣的舉措打下了很好的鋪墊。
記:目前農用車形勢不溫不火,農業裝備消費趨旺,時風在主業規劃方面有沒有做局部調整?我們從報表上看今年時風輪胎有些下降是什么原因?
劉:雖然時風農裝公司今年比去年銷量增長很大,但現在看來,這個行業也不會有過快的增長。時風輪胎什么概念呢,不要看賣了多少條,關鍵要看賣了什么類型的產品。大的輪胎一條相當于小的一千條。所有的效益來自于差異化的產品。我們不盲目追求條數和臺數。我們大輪胎的優勢越來越明顯,熱電有基礎,市場發生變化,企業能相應地做出調整。
記:其實這次成本危機就像您說的,不主動調整就只有等死。不調整,就沒有機會,就過不去。您對時風發展戰略方面有何考慮?對于新近的電動車產品,時風領導層似乎寄予了較大的期望,是如何定位的?在時風未來的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處于一個什么位置?
劉:目前主要是兩個調整也就是兩個產業,一是新型輪胎新產業,國內空白,國際先進;另一個是電動汽車,我們的電動汽車環保又節能,一次充電行程200公里,電池可使用兩三年。目前電動車市場定位在開車半徑50公里,消費人群是富裕起來的人,接近于消費汽車的水平。在中小城市里跑50公里足夠了。在城市里工薪階層上下班,包括一些城鎮干部的上下班,都可以開我們時風電動車。
電動車對時風產業來說重要性說大也很大,說很小也很小。對新事物的認識只能是這樣。我們通過分析研究,對目前的能源危機認識很深刻,現在石油價格很高,企業必須在這種變化面前爭取主動,這可能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也可能不是三年五年的事。從這個角度上看,時風電動汽車是很有前景的。
記:時風電動車存不存在進入門檻低、后來者容易模仿的問題?
劉:不容易模仿。我們光模具就花了一千多萬。對于用戶來說,如果不是大的企業,售后服務不健全,他在購買時也會猶豫。我們電動車申請了多項專利保護,而且我們的成本優勢是別人不具備的,時風只要干起來還能掙著錢,賣兩萬五六就可以了,而別人可能要兩萬七八才能贏利。
記:我們對時風的一個感覺是,時風的新興產業車間里的員工越來越少,這是一個趨勢。反過來說,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會不會出現減員的現象?
劉:人力資源也應該是市場化的,不能像老國有企業。時風新產業如電力,過去時風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就得新招。同時有些人員已經不適應新的工作,就得調整崗位。人員應該是相對流動的而不是僵化的。為什么時風新上這么多產業人員基本沒減少也沒增加?譬如說
拖拉機、三輪車原來一天三千多臺現在兩千多臺,還能保證人不下崗,因為有的調到電動車上去了,有的調到輪胎車間去了,保持了人員的相對平穩。你看行業的一些企業沒平穩調整過來都倒閉了,我們看得是比較遠的,抓得也是比較好的,隨著市場的變化,調整企業的適應能力。原來是比較溫和的、比較有節奏的和比較準確的,當然今年感覺壓力大些。
產業升級是永恒主題
記:時風原來是四大主導產品,現在又有了輪胎、輕卡和電動車,新上的產品消費終端、銷售渠道不一樣,這對于管理層的挑戰和壓力是不是也很大?
劉:壓力是大些。但是我們的產業鏈非常具有互補性。很多產品譬如電動汽車,它的主要過程是組裝,咱的優勢是明顯的,不然是調整不動的。我們的發動機和拖拉機、三輪車的關系,它是它們的一個部件,之間是相通的、一體化的,同時都是加工制造業。輪胎也是這兩個產品的一個組成部分。然后我要的是差異化的高質量產品。
為什么時風在輕卡領域發展不像想象的那么快,難度也如你說的,也要受一些制約,按說我們產品檔次也不錯,但受到銷售上的一些制約。這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記:原來時風的產業鏈都是很齊全的,因為原來這個鏈上很多環節都是自己做,現在由于終端產品市場的下降,市場銷售的疲軟,對時風這個鏈條是不是構成了很大威脅?
劉:不是。正是因為我們這樣的產業鏈條,我們調整起來才更加主動。舉個例子說,我的農用汽車自制率達到100%,這在其他企業很難辦到。通過我們的技術進步,挖掘潛力,鑄造的自制率由40%上升到現在的80%了。與同行企業比,如果市場下滑的話,他們壓力將會比我們更大。我們可以從總裝、鈑金不同的生產過程中調整人員,可以上捻織、上輪胎,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記:調整的余地更大。
劉:對。今年形勢這么復雜,我們只是感覺到不舒服,原材料上漲沒規律,今天漲2000明天漲到3000元。我們在生產量上壓縮,擴大內涵,充分發揮我們的制造優勢,使內部的生產與市場需求平衡,我們現在力圖做好這項工作。市場已經到這個程度了,鏈條不是一時就能鑄就的,而要不斷完善與創新,我們從2005年中央的政策上就對目前的經濟形勢有所感覺。你看現在時風車間滿負荷運行,是提前做了大量調整工作的,效果非常明顯。
記:能不能舉個我們外行也能理解的例子?
劉:比如發動機的機體,原來一天一條生產線能做1400套,**近我們對生產線做了一些優化的工作,原先可以做4個機型而現在做10個機型,能達到2000個機體了。這樣不就擴大批量了嗎?原先由于品種單一,有些我們得到外面去買,現在品種多了,還能做到2000套,成本卻不增加,這就是在管理上增效了。
通過重點發揮我們的制造優勢,鑄造、加工、組裝都在升級,用升級來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包括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來彌補抵消價格的上升,同時實現員工工資的增加。像鑄造車間工人工資比原來高多了,因為現在成品率高、產品精度高,原先搞鑄造、搞精加工的人深有體會。企業總體運營質量當然也高了。
記:時風原來在節能、節約方面都做得比較好,包括在一些小的方面都一直在改進。您認為時風在節本增效方面還有多少潛力可挖?
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于時風集團來講,從實際技術應用于產業,余地還很大。我們要是不上鑄造,不上錦綸,就不可能有廢鐵、廢鋼再生產,提升制造業,成本進一步得到控制。我們在輪胎方面引進美國的高精尖設備,很好地解決了質量好、效益高的問題,這個空間是非常大的。員工使用了數控機床,能提高兩三倍的效率。你再看我們的加工中心,那么貴的圖紙,那么先進的設備,又有外方專家,實踐證明大有潛力可挖。
記:是否可以理解時風這么多年的投資更注重設備的投資和技術的改造?
劉:是整個產業的升級,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我們的鑄造、機械加工、鈑金等各個環節都在不斷進步。包括電動轎車的設計,都是我們自己干的。有人不信:你能把它干出來?而我不僅設計出來了,還把它造出來了。從這點上看,我覺得我們自主創新的能力、研究技術的能力、適應變化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記:這也是您多年倡導的“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體現。
劉:我們一直在做。譬如說鑄造機械化、機械加工自動化,研究出來后就大力推進。
記:時風發展已經15年了。當您往回看的時候,是否與5年前、10年前的感覺不一樣?
劉:當然。如果不是過去抓住了那么好的時代契機、好的形勢、好的市場的話,就不會有時風今天這么好的平臺。我們非常珍惜過去的15年。抓住機遇,艱苦創業,造就了我們的優勢,形成了我們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