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團推廣機采棉的必要性及關鍵環節
(農一師十團 張華)
[摘要]針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棉花采收現狀,勞務工季節工緊缺,拾花價格逐年攀升,“拾花難”已成為阻礙兵團棉花產業發展的“瓶頸”。要打破這個“瓶頸”,提出**好的策略就是兵團大力推廣機采棉技術。機采棉技術現已不是單純的機械采收,還現涉及到機采棉配套的農藝技術、催熟脫葉、加工質量等一系列的關鍵環節,如何解決這些關鍵環節的問題,是兵團大規模推廣機采棉成功與否的關鍵之所在。
關鍵詞:機采棉 技術 關鍵環節 質量標準
一、新疆棉花采收現狀
新疆是我國的主要產棉區之一,每逢秋季棉花收獲時節,**頭疼的問題就是拾花工勞力的嚴重不足,由于近年來民工荒現象的日益突出,新疆主要產棉區的拾花工越來越少。為吸引內地拾花工,新疆每年都在上調拾花報酬,去年已調至每公斤0.8元,拾花后期甚至達到每公斤1.2元。高額的傭金致使傳統手摘方式采摘棉花的成本不斷加大,但即便如此,部分棉區仍因勞力不足而不能及時采摘完畢,出現棉花豐產不豐收的局面。據兵團農業局數據統計,兵團每年從內地雇請的拾花民工至少40余萬人,為此支付的人工費就高達12億元。盡管如此,在棉花收獲的高峰期,兵團各產棉區還是不同程度地面臨人手不足的壓力,南疆棉區尤為突出,無法及時采摘的棉花仍為數不少?!笆盎y”成為阻礙兵團棉花產業發展的“瓶頸”。
二、兵團大力推廣機采棉的必要性
兵團的棉區地勢平坦,條田面積大,具備明顯的機械化操作優勢。為降低采棉成本,兵團推廣大面積機械采摘棉花技術,實行機械采棉后,一臺采棉機每日可負責150至200畝棉田,采籽棉超過4.5萬公斤,相當于700個熟練拾花工的勞動量,所產機采棉不但畝成本比手采棉降低20%,還能使團場職工收入增加1.5萬元左右,而且所采棉花綜合質量指標已達到國家現行棉花標準的二級水平。
另外到新疆拾花的勞務工逐年減少,拾花價格逐年攀高。原因之一是:近幾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出臺了糧食直補、取消農業稅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廣大貧困地區農民收人有所增加,農民的務農積極性高漲,使得他們不愿意出遠門掙辛苦錢;之二是內地經濟發展迅速,勞務輸出大省當地及周邊地區的就業機會大量增加,而新疆路途遙遠,過去到新疆打工的民工現在選擇到其它地區去打工了。之三是新疆的工資水平普遍比沿海地區低,再加上拾花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勞動,到兵團收花賺錢便逐漸失去了吸引力。于是,拾花季節工的減少就成了必然趨勢。勞務工緊缺不是一個暫時性的間題,而是一個長期性的問題,隨著農村經濟政策的不斷變革,勞動力供需矛盾會日益突出,如不盡早突破勞動力知缺的制約,必定會影響棉花發展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兵團棉花產業發展的問題,必須大力推廣機械采棉技術。
棉花作為兵團主要的經濟類作物,只有實現機械化生產,才能盡可能多地減少成本,使其具有在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價格優勢。大規模機采棉技術的推廣既可以減輕采棉者的勞動強度,又有利于棉區實現棉花規?;洜I,達到降低棉花成本、提高勞動生產力的目的,從而推動棉花生產方式的改革,促進兵團棉花產業的發展。隨著現代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發展大規模機采棉已是兵團棉花產業的大勢所趨。
三、當前兵團推廣機采棉的關鍵環節
當前兵團發展大規模機采棉,必須對機采棉工作認識的更加清晰,現已從單純的機械采收技術,上升到從棉花品種、田管、脫葉催熟、采收、貯運、加工質量等一整套技術的認識。能否推動此項工作,在于解決以下環節的關鍵問題。
(一)加強機采棉的品種選擇和培育。由于采摘和加工方式與傳統手摘棉有很大的不同,機采棉的籽棉要增加兩道清花除雜工序,從而導致絨長縮短,影響機采棉的質量,引起品級與價格的降低,達不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發展采棉機必須盡快培育出抗病蟲害,內在品質好、產量高,始節果枝離地距離大于18厘米,棉株中部結鈴多,吐絮集中以及鈴殼開裂性好,對脫葉劑比較敏感的中長絨品種,以便于提高機械采棉的效率和質量。 此外還要從機采棉種植面積,采棉機車配備上,要布局好早、中熟棉花品種的比例。從而在保證棉花品質在提前下,**大發揮采棉機車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二)加強機采棉農藝配套技術推廣。機采棉的推廣還要在植棉農戶身上下工夫。通過有關部門的廣泛宣傳,技術指導,使棉農種植的機械采摘的棉花必須是按照行距配置(66+10mm或68+8mm)、高密度、高產栽培的模式種植,通過適時早播,適時打頂,合理控制水肥,促早熟管理措施和化控等一系列技術措施,使棉花株高適中,結鈴性好,成熟一致,吐絮集中,從而使機采棉的采凈率提高。同時還必須在脫葉劑的使用上進行規范。機采棉在采收前要噴施催熟劑和脫葉劑,**佳時間南疆一般集中在9月15日到20日,而藥效發揮的時間需要七天左右,此時棉花正處于秋桃成熟的關鍵時期,由于噴藥影響,使棉籽不飽滿,影響千粒重,從而降低產量。因此必須在催熟劑、脫葉劑品種的選用和適時噴灑使用上進一步探討和規范,只有在脫好葉、成熟度好的前提下,才能減少清理加工的環節,降低棉花的葉屑含量,保證棉花的優質高產。
(三)加強機采棉的配套清理加工和運輸改造技術。部分棉花加工廠一味地模仿國外的一些工藝,使得機采棉清理復雜,損傷棉花;機采棉貯運不及時處理使得棉花發霉變質,加工之后纖維品質降低。對于目前機采棉在加工過程中含雜率較高的現象,尤其是殘膜,屬于“三絲”的范疇,直接影響機采棉的銷售價格。為此要提高采摘和清理加工的工藝水平和去除“三絲”特別是殘膜的設備;在籽清、皮清、加濕和烘干等關鍵環節減少棉結和短纖維的含量,加工設備的調試在考慮排雜的同時,還要盡可能減少機械對纖維的勾拉打擊,降低短纖維率。針對這些情況,必須開發出新一代符合國情的機采棉清理加工工藝技術,以縮小機采棉與手摘棉之間的等級與品質的差異。
(四)建立健全符合機采棉的質量標準體系。 隨著兵團大規模機采棉的種植和機采棉加工技術的不斷改良,目前機采棉的馬克隆值、纖維成熟度、斷裂比強度等質量指標與手摘棉沒有明顯差異,短纖維率只比手摘棉高2%左右,同級雜質數量雖略高于手摘棉。由于采摘和加工方式的不同,這些質量指標上的細微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在我國現行以手摘棉為對象制定的棉花質量標準的苛刻限制下,細微的差異往往導致機采棉較人工采棉要低2到2.5個等級,而且由于現行棉花質量標準并沒有規定適合機采棉,因此,機采棉的質量和等級的評定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同樣的棉花在不同地方可能評為三級也可能評為四級。這對紡織企業來說是好事,但不利于目前生產加工水平下的棉花生產企業增加經濟效益,更不可能給植棉農戶帶來好的收益。推廣大面積機采棉技術是新疆乃至全國棉花產業的大勢所趨,如果不及時建立適合于機采棉的質量標準體系,將勢必給機采棉進入銷售市場造成困難,影響棉農和棉花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生產積極性,只有建立機采棉的質量標準體系,讓標準來指導生產,才能促進機采棉的健康發展。
四、總結
兵團發展機采棉,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不是資金問題,關鍵在于解決以上技術層面上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關鍵環節的問題,是兵團大規模推廣機采棉成功與否的關鍵之所在。只有解決制約機采棉發展的不利因素和關鍵環節,才能使兵團棉花產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上,真正實現兵團棉花產業的規模化和現代化。
發表于 @ 2008年08月15日 16:12: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