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耕耘寫春秋
—記甘肅省定西市農機推廣站高級工程師孫思濤
發布日期:2008年7月30日 來源:本網訊 作者:定西市農機推廣站 陳志國
在定西市農機科技戰線上,孫思濤同志是一位知名人士。這位已經59歲的定西市農機推廣站副站長、高級工程師,從一名普通的農機技術員起步,以頑強的意志和超前的意識,幾十年如一日,長期工作在農業生產和科技推廣第一線,將自己大半輩子的青春和汗水都無私奉獻給了鐘愛的農機化事業,見證了定西市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他現在不僅僅是全市農機推廣系統的技術領頭人,同時也是全市農機行業****的市級科技拔尖人才、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和全省農機標準化委員會的評委。
孫思濤1977年從甘肅農業大學畢業后回到條件艱苦的隴中,成了農機推廣戰線上的一名尖兵,并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從一位風華正茂的青年干到了滿頭銀發的“老兵”。多年來,他帶領技術人員研究解決了大量的技術難題,研制出了十多種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新機具,取得了十多項科研成果。他先后主持或參與完成了26項農機化科研項目,在小型農機具的推廣中做出了優異的成績。主持的農業部“豐收計劃”項目“節水農業與機械覆膜穴播小麥技術”獲得農業部三等獎;主持完成的定西市科技局下達的攻關項目“2BC-2型蠶豆播種機研制”填補了國內空白,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997年、1998年連續兩年被甘肅省農機局評為全省農機推廣先進個人;1999年獲農業部“亞農杯”農業貢獻獎;多次被省農機推廣總站和市農機局評為先進個人。
孫思濤是個善于創新的人,經他設計研制的許多農機具在定西山區得到了廣泛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他剛參加工作不久,適逢我國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劃歸農民一家一戶經營,農民手中掌握的農業科技知識十分有限,農業生產手段比較落后,農機化新技術推廣非常薄弱,有遠大抱負的孫思濤了解到這種情況后,心里十分著急,決心要干出點名堂來。經過深思熟慮,孫思濤大膽地提出了“以推廣適用的農機化新技術為前提,重點以引進、研制、生產投放小型農機具為突破口,走機械化、半機械化、手工工具并舉,人、畜、機(電)并用的發展思路”,他的想法得到了全體技術人員的一致認同。從此,在工具箱的陪伴下,孫思濤開始了艱苦的創業。這段時間,人們更多地看到他在基層群眾中、在田間地頭、在農家院落中與人交談、忙碌著,就是在他被痔瘺折磨得不得不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時,還在病房內查看報告、修改技術文件、指導技術人員解決技術難題,甚至在他不滿十周歲的兒子患病住院期間,他還在兒子的病床邊翻看資料,思考問題,以致多少次因忘了通知給孩子換藥而使醫護人員大為不解。功夫不負有心人,以孫思濤為骨干的課題組,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研制出了適合我市廣大山區的人畜力三行播種機,該機的成功研制和推廣,徹底改變了“朝天一把籽”的傳統撒播耕作方式,在隴中大地上書寫了重要的一筆。在隨后的十幾年間,全市小型農機具及配套技術的引進、研究、推廣工作搞得有聲有色,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我市農業生產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馬鈴薯、中藥材等優勢產業成為了農業生產的重頭戲,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又遇到了新的課題。為了有效解決馬鈴薯機械化生產中中耕培土等關鍵環節的技術難題,孫思濤帶領技術人員深入馬鈴薯生產示范基地進行實地測算,在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資料的基礎上,經過潛心研究,研制出了馬鈴薯中耕施肥機,該機的研制成功,真正實現了馬鈴薯生產從播種、中耕、噴藥、收獲等環節的全程機械化作業,有力地推動了馬鈴薯產業的發展。近幾年中藥材產業發展迅猛,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但一到挖掘季節藥農就會犯難,由于我市藥材主產區均采用人工挖藥,而人工挖掘藥材挖不凈、費工費時、勞動強度大,而且容易損傷藥材,為了有效解決這一突出矛盾,孫思濤又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經過反復試驗,又研制出了中藥材挖掘機,該機的成功研制,解決了長期以來人工挖掘藥材的難題,受到了農民的極大歡迎,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了藥農排隊等候挖掘機的局面。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軍人出身的他始終有個信念,就是只要在崗一分鐘,就要奉獻六十秒,哪怕是發揮余熱也要閃閃發光。近年來由于平價柴油的取消,加上農機化科技項目缺乏,農機化推廣工作遇到了資金上的較大困難。為了走出這種困境,孫思濤充分利用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優勢,在國內率先組織開展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跨區作業。2003年4月,市農機推廣站與敦煌種業公司首次進行合作,由敦煌種業公司反租古浪縣海子灘良種場的800畝土地進行馬鈴薯專用薯生產,由推廣站進行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孫思濤帶領兩名技術人員奔赴第一線開展技術服務。由于古浪縣海子灘良種場背靠騰格里沙漠,常年干旱少雨,風沙大,氣候非常惡劣,在四五月馬鈴薯播種季節,又干又冷的風整天刮個不停,在露天連續呆幾天,臉上會被風吹的青一塊、紫一塊,嘴皮也會干裂。而在七八月中耕、噴藥季節,毒辣辣的日頭就會剝光了曬,這時的天一絲風都不刮,人呆在室外一會兒功夫,臉上就會曬的發燙、發疼,時間一長就會掉皮。已經快到六十歲的孫思濤并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他早上六點準時起床,開始機具保養,八點下地開始作業,晚上八點收工,回來又進行機具的維修保養。由于田間作業面積大,機具隨時會發生故障,要求技術人員一刻也不能離開,既要按照農藝要求隨時調整行距和株距,又要及時排除故障,由于水土不服,加上食宿條件艱苦,幾天下來,所有的人都感到累的晚上睡都睡不著,隨行的技術人員都叫苦不迭,孫思濤一邊安慰同志,一邊又在認真地記錄作業情況。一個作業期下來,孫思濤和幾名技術人員臉上都掉了一層皮,當地群眾都開玩笑說“現在大家回到家,媳婦已經認不出來了,干脆不要回去了”。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孫思濤始終保持著一種樂觀的態度,他忘我的工作作風和敬業精神也逐漸感染了良種場的所有職工,他們都親切地稱孫思濤為“孫爺”,都說“孫爺”這么一大把年紀,還如此敬業,確實比較少見。當地的農民提起孫思濤這個名字時有點陌生,而提起“孫爺”則是無不交口稱贊。在孫思濤的鼓勵下,大家齊心協力,克服種種困難,順利完成了播種、中耕、噴藥等環節的作業任務,敦煌種業公司在當年的馬鈴薯專用薯種植中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在隨后的幾年里,孫思濤帶領技術人員先后在白銀市景泰縣、蘭州市紅古區等地進行馬鈴薯全程機械化跨區作業,累計作業面積達到2.5萬畝。跨區作業的成功,為全市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力地促進了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從1985年開始擔任定西農機研究所(后更名為農機推廣站)副所長至今,孫思濤一直充當著技術領頭人的重要角色。在他的指導和幫助下,市農機推廣部門不斷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先后完成了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研究、生產開發項目30多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2BX—3型畜力播種機研制、推廣項目取得重大突破,累計推廣投放6萬臺,已成為全市普及率**高的農機具;其它如分層播種機研究推廣、金屬清洗劑推廣、農用柴油機綜合節油技術推廣、半機械化播種技術推廣、小麥穴播機研制推廣、谷子穴播機研制推廣、節水農業與機械鋪膜小麥技術、“豐收計劃”項目、J—25型手動加油泵研制、精量播種機研制、馬鈴薯種植機、挖掘機引進、改進等項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農機化技術普及應用水平迅速提高,農業生產工具、生產手段得到有效改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好評。
作為農機推廣戰線上的一名老兵和學術帶頭人,孫思濤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愛崗敬業?!扒缣煲簧硗?,雨天一身泥,田間作動力,兩頭當裝卸工”是對孫思濤搞農機推廣工作的真實寫照。同事們善意的一句笑話也正是對他的現實工作作風的客觀評價,這就是“跑得快,沒瞌睡”。已年近花甲的孫思濤同志,“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他的追求從未有所改變,成績之后又圖謀新的成就,新的搏擊與耕耘又在等候著他……
發表于 @ 2008年07月30日 14:24: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