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產業(yè)研究>>
(推薦)
半喂入收割機市場趨好 競爭加劇
中國機械資訊網
從單臺利潤空間角度分析,半喂入收割機是當前國內農機市場**肥的“牛排”,就是技術含量很高的100馬力以上的大型輪式拖拉機也很難出其右。所以,盡管半喂入收割機具有性能好、效率高的優(yōu)點,但其高企的價格仍使得多數農機手望而卻步。
在《2006年全國通用類農業(yè)機械購置補貼產品參選文件》開封唱標儀式上,江蘇省南通聯(lián)農農業(yè)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lián)農公司)報出了半喂入收割機10.8萬元的選型招標價,這一價格雖然還沒降到10萬元以下,但是按2005年中央財政每臺補貼3萬元的政策,農民只要出7萬多元就可購得。而更值得我們關注是,一旦聯(lián)農公司等低價國產品牌機生產上了規(guī)模,必將引起整個半喂入收割機市場價格的裂變,因為,畢竟價格終始是市場競爭**有力的手段。
市場趨好競爭加劇
經過久保田、洋馬等日韓企業(yè)近10年的開拓與培育,加上國家購機補貼政策的推動,半喂入收割機這塊“牛排”已經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國內半喂入機市場已漸成氣候。
春江水暖鴨先知。半喂入收割機的“油水”有多大,只有制造商**清楚,那些喝到中國市場頭啖湯的日韓企業(yè)更是心知肚明。2005年是久保田、洋馬等日韓品牌半喂入收割機收獲**豐的一年,尤其是久保田、洋馬實現了產銷量翻番增長,賺了個盆滿缽滿。僅久保田公司一家就實現銷售2800臺,創(chuàng)造了進入中國市場以后的**高記錄。
伴隨著中國市場的日趨火爆,制造半喂入機的日韓企業(yè)近幾年加快了進入中國的步伐。原本以合資生產插秧機為主的東洋公司,2003年就涉足國內收割機市場。該公司以進口主要零部件組裝為主,2005年取得了400多臺的好業(yè)績。井關公司也于2003年6月份在常州建廠,正式進入到中國,為了加快占領市場的步伐,井關利用了東風農機集團的銷售網絡。韓國國際、大同等生產半喂入收割機的公司,或與我國企業(yè)合作生產,或輸出技術和零部件,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國外企業(yè)的大舉進入,雖然增加了國產機的推進難度,但是卻有可能更快地打破一兩家企業(yè)的主導格局,使競爭加劇,從而擠壓價格水分。
在國外企業(yè)搶占市場的同時,國內收割機企業(yè)雖然在技術、資金方面面臨挑戰(zhàn),但從未放棄。無錫收割機公司經過多年的探索,已走出了開拓創(chuàng)新的路子;“太湖”牌半喂入收割機已成為國產知名品牌。作為國內收割機標志性企業(yè),山東福田重工的半喂入收割機2005年產銷近百臺。該公司負責人透露,意欲在該領域投入更多精力,與國外企業(yè)一決高低。聯(lián)農公司在2001年全喂入水稻聯(lián)合收割機銷售業(yè)績不錯的情況下,毅然放棄了全喂入專攻半喂入,10.8萬元的低價使其競爭力倍增,搶占市場的決心可見一斑。現代農裝公司或與湖州收割機廠合作,或獨自生產經營,使“中農機”、“碧浪”在業(yè)內也小有名氣。而在眾多生產全喂入水稻聯(lián)合收割機的企業(yè)中,目前沒有涉足半喂入的已沒有幾家。
牽制“洋品牌”價格不是目的
“我們國內企業(yè)如果不搞半喂入收割機,或許洋馬、久保田的收割機還賣30多萬元。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國產半喂入收割機投入市場,促使日韓品牌機價格的下降。”在一次談到開發(fā)國產品牌的半喂入收割機時,浙江中收星光收割機公司總經理如是說。
事實上,國外品牌的價格近幾年確實也在逐漸走低。上世紀90年代,日韓一些知名品牌機的價格一般都超過了30萬元,有的高達39萬元;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國產化步伐加快,其價格正逐步走低。據洋馬公司董事長陸為農介紹,洋馬公司正在保證性能的同時,加快機器國產化步伐,如果有關關鍵部件能夠實現國產化,洋馬品牌的收割機價格可以控制在15萬元以內。
雖然,日韓品牌收割機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或許是為迎合中國用戶的購買力,但是可以肯定,如果沒有國內企業(yè)上馬半喂入收割機,國外品牌機的價格不會更趨于合理。
其實,國內企業(yè)涉足半喂入收割機不只是為牽制“洋品牌”,其目的更是為了分得市場的一杯羹。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國內企業(yè)致力于半喂入收割機的研發(fā)?利益驅動是主因。曾長期從事半喂入收割機研發(fā)的中國農機化研究院專家韓增德分析說:“當前,國內企業(yè)的半喂入收割機生產大都不上規(guī)模,產銷量也是屈指可數,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單臺利潤也遠高于全喂入收割機。”嘗到了甜頭,企業(yè)當然不會放棄。
國產機崛起才能催化價格裂變
雖然,半喂入收割機在國內收割機市場已呈現出快速發(fā)展的勢頭,但是,由于激烈的競爭局面還未真正形成,即使有政府財政補貼,價格偏高仍使不少農民望而卻步。農民用戶期待著半喂入收割機價格的裂變。
顯而易見,即使有不少國外企業(yè)先后進入國內半喂入收割機市場,使競爭加劇,但是,國內企業(yè)不上規(guī)模,不打破國外品牌主導市場的格局,半喂入收割機的價格裂變就不會發(fā)生。
據業(yè)內人士分析,國產半喂入收割機上不了大規(guī)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配套體系不健全;二是生產制造工藝水平有待提高;三是農機操作使用水平低。可喜的是,近年來,國家更加重視振興裝備制造業(yè),更加重視提高制造業(yè)水平,而事實上,國內的工業(yè)制造水平也在逐步提高,這必然會促進國內半喂入收割機配套體系的健全,提升半喂入收割機的發(fā)動機制造、液壓等部件水平,使國產半喂入收割機崛起成為可能。
當然,國產半喂入收割機的崛起,更期待著國家政策的扶持。2006年,無錫收割機公司和湖州星光農機公司等企業(yè)的半喂入收割機,已進入通用類農機購置產品目錄。可見,國家扶持國產半喂入收割機力度較大。據了解,2005年在一些地區(qū)給予了半喂入收割機銷售價格的1/3補貼,單臺國外品牌機補貼超過七八萬元,國產機只有三四萬元,這一措施不利于扶持國產品牌,因為農民看到哪種機器補貼高,更趨向買哪一種。各地應該像中央財政補貼一樣,對于國內或國外品牌的半喂入收割機補貼給予統(tǒng)一額度標準,而不是價格比例標準。
半喂入收割機價格終究會裂變,我們期待這一時刻早日來到。
發(fā)表于 @ 2008年07月10日 10:50: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