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賢共聚學術年會共同交流探討
走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道路
發布日期:2008年10月7日 來源:中國農機化導報 作者:劉卓 劉瑞雯
9月20日,以“走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道路”為主題的中國農業機械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在山東濟南召開。本次學術年會也是“紀念中國科協成立5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年會與“中國新農村裝備國際博覽會”同期舉行,出席這次會議的代表有450多人,分別來自全國農機行業管理部門、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
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學術年會是我國農機行業層次**高、規模與行業影響**大、參會人員**為廣泛的學術盛會。從2003年起,已成功舉辦了三次,得到了農機行業科技工作者的積極響應和熱情參與,學術年會已成為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學術活動的精品。全體會員充分利用好學術年會這個平臺,交流科研學術成果,探討行業發展方向,促進行業科技創新。
陳志理事長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學會的活力在于會員,學會的根本在于學術活動,今后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將吸納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參與學會活動,加強學術交往與交流,在學會平臺上不斷造就優秀的青年學科、學術帶頭人。在未來的兩年,中國農機學會將在理事、常務理事甚至理事長到理事會結構上進行調整,對學會的工作領域、學術范圍進行調整。目的是使具有50多年歷史,由新中國第一代農業機械科技領域專家所創立的學會能與時懼進,永葆活力。
在開幕式后舉行的年會學術報告會上,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宗錦耀做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的專題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蔣亦元教授、汪懋華教授和中國農業大學高煥文教授等專家學者也就當前行業內共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話題進行了演講。
圍繞年會主題,本次大會設立了農機與農藝結合,農業剩余物綜合利用與發展可再生能源,現代生物、農業技術與教育創新,農機維修與農業機械可持續發展,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青年精英論壇,現代農業裝備設計與制造技術,農產品、食品加工技術與裝備,農業機械國家標準研討8個專題分會場。與會代表圍繞各個分會場話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討論。
近幾年,經過廣大會員和全行業的共同努力,農業機械和工程領域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2006年~2008年間,農機行業的科技工作者分別在馬鈴薯綜合加工技術與成套裝備、地面機械脫附減阻仿生技術、高速
插秧機的機構創新和機理研究、潛水泵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基于計算機視覺的水果品質智能化實時檢測分級技術與裝備、食品農產品品質無損檢測新技術和融合技術的開發等方面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或國家科技進步獎;2007年,中國農業機械學會推薦的任露泉副理事長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這是農機行業當選的首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中國農業機械學會會刊《農業機械學報》被國際著名檢索機構之一——美國《工程索引(核心)》(EiCompendex)全文收錄;2008年6月,中國農機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農業大學高煥文教授榮獲第七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這次會議的召開得到了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所、山東省農業機械學會的大力協助,受到了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農業機械管理辦公室、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山東省政府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有關領導同志親臨會議,還邀請到亞洲農業工程學會、中國農學會的專家一起交流探討。
發表于 @ 2008年10月07日 08:54: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