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倫:中原沃野寫農機人生
他是河南省第九屆政協委員,河南省農機局局長、黨委書記,這是他現在的公開身份;然而,他似乎更愿意以一個普通農機人自居。他是農民的兒子,幾十年如一日,聞著中原千里沃野的香味,在農機領域里用心地“做自己”。河南省的農機化事業,從他開始翻開了新的一頁。
2007年7月4日,記者走進了張開倫的辦公室。
談農機如數家珍
當夏日的朝陽剛剛撒進張開倫的辦公室時,記者已經坐在了他的對面。先一天晚上在火車上忐忑的心情頓時平靜了下來。
曾經在企業慶典、信息發布、研討會等不同的場合見過張開倫。然而,就像在電視上經常見到知名人物一樣,卻未曾有過交流的機會。這一次,是真正的面對面。頭發仍然是一絲不茍,穿著休閑但仍然是注重細節,舉手投足不帶任何架子,張開倫在所有場合展現給人的一切,都顯得那么地簡約、低調、嚴謹。
張開倫沒有坐在局長的高背椅子上,而是和記者一起坐在了并排的沙發上,給記者沏上茶,他點上煙,略加思索,就與記者像拉家常似地聊了起來。河南省的農機化狀況和問題在他的腦子里那叫一個門兒清。就這樣,還沒等記者開口,張開倫就首先打破了“尷尬”。
“河南是一個農業大省,小麥播種面積一直穩定在7500多萬畝。其中,夏糧總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河南的地理條件、氣候特點比較適合農業機械化,這些因素決定了河南也是一個農機大省。雖然目前農民的收入水平還相對較低,但農機化仍然走在了全國的前頭。”一段開場白清晰明了。談起河南的農機化,張開倫如數家珍。
“河南省農機總量占全國的1/9。目前,全省機耕水平達到80.8%,小麥機播、機收均超過了90%,小麥生產過程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0%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透過這些數據,張開倫讓記者立刻看到了河南農機化所走過的不平凡道路,一代農機人為之奮斗不息的事業輪廓立刻清晰起來。
原訂兩個小時的采訪持續了一個上午。記者的感覺是,與張開倫的談話非常輕松愉快。原來他是如此地簡單,但這種簡單并不簡約,就像修行者一樣,雖然身在紅塵,心靈卻超然之外,要將全部身心傾注到自己喜歡的事業上。他又是如此地不簡單,對行業的熟悉已達到了相當的水平,不但對全省的農機化狀況,就是具體到一個農機合作化組織,甚至一個農機大戶的情況,他也能說個八九不離十。也許,只要讀懂了張開倫,河南省農機化的概況也就可見一斑。
談自己話語不多
采訪中,張開倫沒有更多地談到他自己。當記者試圖引入關于他自己的話題時,還是被他不自覺地領入正題。但是,記者已經從他不多的自我描述中,從他對農機化工作的處事態度中,感受到了他不平凡的農機人生,從而領略他另外一面的人格魅力。
鄭州市政七街31號,是一個包括河南省農機局在內的政府部門辦公大院,大院里有一座五、六十年代的四層建筑,從一樓凌亂的雜物和破舊的門窗看,誰也不會把這里與政府部門聯系在一起。然而,當你走上第四層時,就如同進了另外一個世界,樓道干凈整潔,窗明幾凈,樓梯口有一塊精神文明領導小組的牌子,上面可以找到張開倫的名字。不到8點,已有工作人員把每一間辦公室包括會議室打掃的干凈整潔。這就張開倫領導下的河南省農機局,在這樣一個環境里,一種特別的感覺永遠留在了記者心中。
“我主張少提口號,多辦事實。”張開倫終于提到了自己。誰都知道,農機部門要想辦成一件事那肯定困難重重。農機本是一個弱勢行業。不用說,農機局在政府各個廳局中肯定也是個弱勢衙門。張開倫認為,這并不能否認農機化工作的重要性。這幾年,隨著農機服務市場化程度的提高,農機作業供求信息就成為農機戶**渴求的資源,“河南省農機信息系統”的建設就提到了議事日程。但是,工作的廣泛性決定了這項艱巨任務只有在有關部門的全力配合才能完成。自從這項工程提出后,張開倫在各部門之間進行溝通,加上自己的個人魅力,很快就得到了農業廳、氣象局和移動公司的全力配合。
張開倫介紹說,目前,河南省各地縣都建立了農機作業相關信息系統。在“三夏”、“三秋”農忙時節,實現了農機生產日報告制度,編寫了《三秋農機快報》,可以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及有關單位通報情況,同時,利用農機化信息網向社會發布,真正作到了用信息引導農機有序流動,增加機手收益。
不僅如此,今年河南還建立了全省農機經紀人和農機大戶的信息系統,每天通過手機短信及時向他們提供天氣、區域收割進度、機車分布和調度等實用信息。據統計,今年參與河南“三夏”跨區作業的農機首次突破了10萬臺。
因為信息系統的建立,不僅為農民做一件實事,而且,農機部門可以從微觀管理中抽出身,將農機調度交給農機經紀人等市場中介組織,以便集中精力加強宏觀指導和服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這件事情本身的意義無疑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還在于張開倫在促成這件事的過程之中。農機部門要單獨完成這樣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沒有這些“大哥大”的支持配合是絕對辦不到的。其中,領導人之間的斡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從與農機局其他同人的接觸中記者也感受到,張開倫同樣用自身魅力調劑的領導力,贏得了下屬異常的尊敬和信任,有效地激發了下屬額外的努力、變革和創新。
魅力,為張開倫的農機化領導崗位不斷加分!
談未來依然自信
談起自己話語不多的張開倫,當話題轉入未來打算時立刻打開了話匣子。他把下一步工作形象為“四個點”,就是四個方面的工作。張開倫把他喜歡做實事的風格,在考慮任何事情上都體現的淋漓盡致。
“突出中心點,就是在‘三夏’、‘三秋’重要農時,要充分發揮農機化的作用;把握切入點,就是在家庭責任制條件下,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的進展;培育增長點,就是要在鞏固小麥機械化成果的基礎上,提高水稻、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的機械化作業水平;抓好著重點,就是今后重點工作應放在抓信息服務、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和技術培訓方面。”對于未來,他還是選擇從點滴做起。
“大農業,大農機”
“傳統農機具已推出歷史舞臺”
“把農民變成‘農業工人’”
……
張開倫提出了一系列前沿性的農機化新概念,這些都是當前我國農機化事業中遇到的現實問題。看來,在他的處事哲學里,只有“任重”,沒有“道遠”。因為,他將在做好每一件實事的過程中,體驗他的農機人生。■
發表于 @ 2007年11月07日 16:12:00 |點擊數()